July 4, 2015

單車北橫(一)

第三人稱的阿杯又來了。

去年阿杯騎完中橫後才開始單車四橫夢,一年來由南往北騎,「難度順序」由難入簡,雖然倒吃甘蔗,但正常人不是該懂得循序漸進嗎?但媽媽說:「人當然是會想直接挑最難的騎,不然如果先騎簡單的就碰壁,連挑戰最難的可能都沒有了。」這之間似乎有複雜的人類心理,到底是「飛蛾撲火」的群聚效應,還是「擒賊先擒王」的個體野心呢?很無聊的問題,但阿杯就是喜歡如此無聊地思考著。

無論如何,單車四橫還差這一筆,北橫來了。

這次成員繼承三月底的新中橫之旅,阿K、阿妮、阿布、阿杯,四人從騎完新中橫就不停吵著再騎,三個月後又一起踏上旅途,不同的是這次多了位新人--阿狐,她不只是本團新人,更是單車旅行的新手,一身行頭都靠四處張羅借來的,她問過阿杯要不要買,阿杯說:「還在試水溫就先借吧,如果真的喜歡單車旅行再買吧,不然只是圖利廠商而已。」阿杯當然希望她騎完後會喜歡單車旅行,但更介意以愛自己愛地球的名義吸引盲目消費的商人行徑。

搭火車北上 途經彰化的稻田

中壢龍潭夜行

北橫之旅的起點是中壢火車站,各處人馬下班後紛紛往中壢前進,阿杯下午從台南搭火車北上,晚間19:15抵達桃園中壢,其餘從台北出發的也在19:30抵達,三個月未見的大家也沒什麼寒暄,可能工作的腦子還沒卸載。五人各自從行李房牽出自己的單車、套上馬鞍袋、裝上頭尾燈、戴上手套帽子,即使不走專業路線,對這些瑣事也熟能生巧了,大家動作伶俐地踏上桃園夜騎的雙輪。桃園是阿布的故鄉,自然是她領航的天下,今夜要從中壢騎到龍潭阿布家,總共15公里。


在熱鬧的中壢市區還覺得悶熱,但一進入郊區身體就舒暢了,夜騎是舒服的,大夥沿著桃園縣道113往南騎,一邊適應著夏天的氣候,一邊重整與單車的感情,旅程的起點總是興奮的、期待的,但單車旅行更在起點就進入高潮迭起,再怎麼周到的計畫書此刻起便只是張廢紙,眼睛要專注往前看,沒人知道會遇見甚麼,比方說,三隻蚊子類的生物突然「啪ㄐ」黏到臉上.....

2010年8月阿杯曾獨自從台北騎到桃園,但那是趟沒準備的獨行,只匆匆騎過桃園一圈卻沒仔細認識這個地方;這次有阿布稱職的導遊,跟大家介紹一路上經過的陸軍司令部和空軍輕航基地,聽說轟動一時的阿帕契直升機就在這個基地裡。一個多小時的騎乘後,抵達躲在龍潭巷弄裡的阿布家。

第零天路線:中壢-龍潭(15K)

久違的布爸布媽熱情歡迎大家,布媽幫忙準備隔天的早餐,布爸則是關心明日騎乘的路線,本來是想先騎到「北橫起點」大溪,但布爸建議直接從龍潭進石門水庫的環湖路,一路欣賞石門水庫的風景往上爬,再接到北橫公路;布爸講這件事情的時候完全找對人了--阿妮,只要阿妮好大家就甚麼都好了!恩,阿妮說好了。

晚間就在華麗的慕夏撲克牌中,結束啟動回合。

龍潭布家 完美的曬衣與停車空間

布爸布媽的愛心早餐

北橫之旅 啟程

清晨6:30五人蹬上鐵馬,出發了!前面這段不靠Google只靠阿布,她帶著大家一路蜿蜒下滑,經過阿布的母校石門國小和石門國中,進入一條滿是海產店的「活魚街」,看到活魚了才終於有人大腦活起來了,阿K在後方大叫:「能量飲冰在冰箱!」天吶,下滑爽爽的路誰甘願爬回去阿?沒關係,沒有外帶也有外送,阿布一通電話央請布爸布媽幫忙。

等待救援的大家騎進了水資源管理局的草皮,這是個奇怪的空間,中央對稱的花園格局、筆直平坦的柏油路、兩道昂首沖天的龍柏,好好一個公家機關搞的像公墓一樣,台灣有太多這種設計的地方了,可以說是兩蔣軍權文化的「遺毒」,但「歷史痕跡」會客觀點。說到軍事,水資源局附近分佈著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的院區和宿舍,中科院是國防部底下的研究機關,從昨天中壢一路過來到龍潭,幾乎被國防部的基地包圍著,若不是阿布的導覽還真不知端倪,因為Google Map上是找不到這些標點的,不信你試試看。


布爸布媽救援成功後,五人繼續往下滑,接上台3乙後馬上拐進台4線,不久就上了橫跨大漢溪的溪州大橋,從此大漢溪將伴隨大家直到今日行程結束。

阿杯碩一時就和大漢溪結緣了,當時規劃實習地點就是傍著大漢溪的新莊老街,大漢溪有135公里長,發源在新竹縣尖石鄉,流過整個桃園,最後進入台北市淡水河;別看眼前這條溪地大水小,清領時期的大漢溪是可以行船的,當時商船從淡水河口進入台北,一路可以開到桃園大溪,才造就今日新莊、三峽、鶯歌、大溪等老街之名,因為當時這些地方都是重要碼頭或集散地,可惜清末就出現嚴重的泥沙淤積,大江大海的故事可憶不可追了。

溪州大橋

溪州大橋上停看大漢溪

石門水庫環湖路

過了大漢溪就進騎進石門水庫管理區大門,愉快的下坡路也畫上終點,而且是「立刻」畫上終點,才進水庫門口路面就毫不客氣地翹起二郎腿,非常不友善的接待方式,五人瞬間都爆表了!騎四橫到現在還沒這麼快就爆掉的!那個....聽誰說什麼環湖路夾道幽美的槭樹,眼前確實是翠綠的林蔭大道,但自己的臉應該比它們還綠吧,外加青筋數條!

左邊的爬坡.....



幸好好漢坡不長,撐個15分鐘就上到石門大壩的高度了,五人立刻歇馬喘息,創下旅行以來最快休息的紀錄。從這邊的觀景台可看見整片後池,後池是石門水庫下游最後一塊儲水設施,介於後池堰與石門大壩之間,往後池堰方向的更下游望,就是龍潭和大溪了。觀景台也可看見石門大壩的威武,全台灣最高的土石壩,有131公尺。

遠眺後池與後池堰(橋狀物)


石門大壩

近年桃園「埤塘」成為炒地皮的主角,怎麼會有這麼多埤塘呢?桃園因為地形的關係,自古便困擾於無穩定水源,早期農民靠自己探鑽地下水並挖掘埤塘儲水,造就桃園「千埤之鄉」的美稱。日治時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引大漢溪的河水,開通桃園大圳,接著就評估在大漢溪上游峽谷建水庫的可能性,後來戰敗就不了了之了。國民政府來台後,重新評估與設計石門峽谷的水利工程,1956年動工至1964年竣工,花了八年斥資數十億完成這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不只照顧了桃園地區,連新北和新竹都眷顧了。既然石門水庫建成了,傳統的埤塘就無用武之地了,成了論斤秤兩的地皮商品,但有水當思無水之苦阿,水庫從來就不是長久之策,咱們再往上騎就會明白了。

大家在石門大壩壩頂逗留許久,剛剛的好漢坡把大家嚇到需要收驚,連汗腺都徹底打通了,就看有的把袖套褪成護腕,有的把長褲捲成熱褲,心底深深怨恨布爸出什麼餿主意,要不是阿布在這,怨恨淹得恐怕跟石門水庫一樣大了。




離開大壩後才發現好漢坡只是下馬威,「逼你騎到想下馬」的意思,好漢坡後的環湖路一整個溫文儒雅阿!景色相當秀麗,碧綠的山形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猶如王安石一句「四顧山光接水光」,再加晁沖之一句「乃知一念靜,可洗千劫忙」,好漢坡一切的折磨早都拋諸腦後了,布爸果然深謀遠慮!美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路上車友和健走的人非常多,邊騎車還要邊忙著跟陌生人打招呼,咱們看他們是揮汗如雨、一身輕盈,而他們看咱們是揮汗如雨、一身行李,所以咱們說「早安」而他們喊「加油」。

環湖路上上下下的,爬坡是一定要的,但爬到一個程度會附贈一段下坡,以表招撫之心,就這樣被來自美景的溫暖收買著,也被來自人們的溫暖呵護著,穿過百吉國小聚落後,接上台7線北橫公路。這裡是桃園市復興區,嚴格來說北橫公路的起點是從這裡開始的,大溪只是台7線的起點。


百吉國小附近的聚落

北橫公路

角板山

返回北橫公路後周遭就沒那樣溫和了,往來車輛非常多,又因為路邊攤販不少,導致路邊停車橫差豎直的,單車客要自己注意安全。不過這一路的單車客還真不少,幾乎都是輕裝,反觀這五人不僅有醒目的黃色衣服,還有醒目的行囊,更有醒目的速度,實在太緩慢了。

騎過一道橫跨馬路的大牌坊「角板山形象商圈」就進入角板山了,「角板山」是復興區的舊名,光復後因為「慶祝總統華誕及象徵國家復興」被改名為復興,還把角板國小改名為介壽國小,加上附近有個角板山公蔣公行館,光復時代的政治氣味好濃厚!其實這邊居民是泰雅族原住民,他們被外來政權吞噬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日據時期這就曾是全台灣最重要的樟腦開採場,角板山公園內可見到當時留下的日式宿舍。

桃園市復興區牌坊

角板山的歷史也可視作北橫公路的歷史,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起初忙於平定漢人的反抗,對原住民則是溫和的綏撫政策,深怕惹怒原住民導致與漢聯合抗日;1985年至1902年日本政府都採消極的理番政策,直到苗栗的「南庄事件」爆發,原因是日本人入山開採樟腦,與賽夏族人發生衝突;該事件讓時任台灣總督的兒玉源太郎決定改變理番政策,要以「經濟利益」為優先考量治理原住民的領地,其實就是「只見蕃地不見番人」。

日本人為了開採台灣山區的天然資源,採用強硬的手段治理原住民,第一實質政策就是將清領時期留下來的隘勇線「警察化」,過去隘勇線只是一條線的概念,目的只是在把蕃人圏劃在某個範圍內,例如中橫公路看到的人止關,「漢人到此止步」的意思;而警察化的隘勇線是一條軍事防衛帶,沿線建設分駐所與隘寮,24小時警衛把守,一旦哪裡有動亂,軍警人員及武器可沿著隘勇線所串聯的「警備道」,迅速抵達動亂地點。台灣今日的三橫公路多是奠基於當時日本人闢建的警備道,管理機關甚至登山的山屋也多是沿用當時的隘寮或分駐所;眼前的北橫公路的起源就是日據時期的「角板山三星警備道」,串聯角板山與宜蘭三星鄉。



聽完沉重的歷史故事後,「形象商圈」似乎輕如鴻毛了,不過是把聚落街區裝飾得很漂亮,讓居民販賣地方特產,吸引觀光客的駐足,據說「水蜜桃冰沙」的創始店就位在這條大街上。與其說水蜜桃是拉拉山的特產,不如說是北橫的名產吧,打從走上北橫公路就有綿延不絕的水蜜桃攤販,看得大夥口水直流,阿杯只能不斷說服大家:今晚拉拉山一定還有得吃,現在買也載不動阿!

水蜜桃攤販不能停,但萊爾富就一定要停了,這是北橫公路最後一家便利超商補給站了。萊爾富裡擠滿各式各樣的遊客,有開車來的、有騎重機來的、當然有騎單車來的,店裡有位男士正在跟人高談闊論角板山的吸引力,還對咱們指指點點作他論點的佐證。在萊爾富聚集的單車客主要是騎羅馬公路(縣道118)的,攻北橫的倒是其次;羅馬公路號稱台灣單車玩家必征之地,名字聽來好浪漫,只因起自桃園復興區羅浮、終在新竹關西鎮馬武督,阿杯蠻喜歡這種「藏頭式」命名,常有意外之趣,例如串聯桃園與鶯歌的「鶯桃路」。

北橫最後一家便利商店(萊爾富)補給

羅馬公路(線道118)

雖然早已離開石門水庫環湖路,但還沒擺脫石門水庫工程的掌心;欣賞北橫公路,至少有兩個主題--「壩」與「橋」,前者是水利工程,後者是道路工程,耳朵聽起來是鋼筋水泥,但眼睛看起來可是賞心悅目啊,誰說鋼鐵不能有溫度呢?變形金剛都這麼講情講義了(誤)。

羅浮橋與復興橋

進入羅浮里了(桃園升格前是羅浮村),當初北橫建設時省主席黃杰來此勘查,覺得風景很像廣州羅浮山,於是命名「羅浮」,又來了又來了,軍權時代的領導人的指頭都是點金指,隨手一點就可以改變地方的「名」,在文化中改名等於改變紋理,可以創造連結,也可以創造斷裂,是很嚴肅的事情阿!當「羅浮」一名扣上這塊土地後,外人就不知道這邊原來被泰雅族稱為「雅邦」,意思是「曾被漢人留辮子」,名字一改連這個歷史層次也消失了。



羅浮早期有一座原住民使用的簡易鐵線吊橋,泰雅語名為「拉號」,是「橫跨」的意思;1963年北橫工程啟動,把吊橋擴建為單向行車的鐵吊橋,因位處復興鄉而命名為「復興橋」,再次上演改名易「性」的故事;直至1990年代單向通車的吊橋已不能滿足北橫的交通需求,因此在復興橋旁增建另一條鋼鐵拱橋--今日的羅浮橋,原本的復興橋功成身退轉為觀光吊橋。五人騎到台7線22K附近,遠遠就看到羅浮橋與復興橋並肩而立的身影,羅浮橋是紅色的,復興橋是粉紅色的,一個是上弦月,一個是下弦月。




去復興橋要走另一條路,大夥沒下去,就直接騎上羅浮橋了;從羅浮橋眺望復興橋的角度是北橫公路的形象代表,北橫沿路店家的牆上無不掛上這樣一幅畫面。大夥在羅浮橋上駐足許久,粉紅色初看時有些突兀,但看久了就覺得與青山綠水巧配,是山水妥協了還是橋妥協了?是粉紅色適應了還是自己眼睛適應了呢?




義興吊橋

過了羅浮橋後,立刻有第二個賞橋行程--義興吊橋,是阿K推薦的行程,但它不在北橫公路上,需要尋幽探訪;在台7線22.4K處跟著指標左轉進入一小段產業道路,再進入無法行車的石頭鋪道,五人硬是把車牽進去,自行開發一條「牽引道」,一直深入到樓梯了才棄車步行。

如果上Google map找義興吊橋會發現附近有個「馬赫坡」的地名,這地方其實不叫馬赫坡,只因電影《賽德克.巴萊》的馬赫坡社的場景取自義興吊橋,而真正的馬赫坡是遠在南投仁愛鄉的廬山一帶,但如果想見到馬赫坡社的遺民,就得到南投縣仁愛鄉的川中島,又稱清流部落,霧社事件後日本人為了讓反叛部落斷根,除了殺人外,還把遺族牽到一塊孤島--川中島,山中怎麼會有孤島呢?親自去看看就知道了。

過去,我們把中北部山區的原住民都當作泰雅族,經過人類學家的研究後,認為分佈在中橫的賽德克族與泰雅族是不同族群,魏德聖導演曾說雖然泰雅族人兇悍,但賽德克人更兇悍,他為《賽德克.巴萊》試鏡許多原住民演員,發現只有太魯閣族的人才有賽德克人的殺氣。大家很幸運,可以在北橫遇見《賽德克.巴萊》,但若真想認識賽德克或馬赫坡,就去騎一趟中橫吧,那是台灣原民一部壯烈的史詩。



義興吊橋有兩百多公尺寬,可能因為太多人來訪了,鐵覽與水泥似乎被重新上過,非常新穎,少了電影拍出的古味;但若往吊橋兩岸望去,就能感受到魏德聖導演為何看上此地了。大漢溪在此躲進世外桃源,擺脫北橫公路的喧囂,彷彿一個演員下台後,窩在翠綠茂密的山丘間休息片刻,等會兒再上場。大夥不知怎的都沒有卸下安全帽,遠看像群玩高空彈跳或溯溪的小孩,五個人從橋上走過去又走回來,嘻笑玩樂有點傻憨。









北橫之星

在義興吊橋玩得不亦樂乎,也被蚊子咬得慘不忍睹,大家找到一條返回台7線的捷徑,雖然是階梯,但扛車也願意。因為在義興玩到失控導致時間延宕了,根據阿杯的計畫書,中午的用餐地點--北橫之星還有12公里之遙阿,但現在已經11點了!於是大夥趕緊上馬趕路,誰知道爬了約五公里的路後,11:40就到北橫之星了!阿杯的計畫書果然是廢紙。

北橫之星佔地廣闊,本來是復興鄉的農產品展示中心,現在變成北橫遊覽車主要的休息站之一。阿杯興高采烈地向大家宣布:「根據網路車友的指點,北橫之星提供免費的『水蜜桃蜂蜜水』喔!免費的喔!」誰知要到的不是水蜜桃蜂蜜水,而是一桶冷水:「那個早就不供應啦!」攤販阿姨還說:「現在都沒有啦,連二樓餐廳都沒有了,要吃熱的只有我們的滷味和筍湯了!」

還不只餐廳沒了,連上廁所也要10塊錢,由賣水蜜桃冰沙的小店「兼營」,就看老闆娘殷勤地守著公廁入口,收著遊客的10元銅板,大夥點的五杯水蜜桃冰沙反倒被擱置了,到底哪個才是兼營啊?等老闆娘賺飽廁所錢後才回來弄水蜜桃冰沙,一杯50元,幸好這冰沙還算夠清涼夠有味,能解一身的酷熱,也補了點對水蜜桃的慾望。喔對了,忘了說這杯50元冰沙可以抵免廁所費喔,是不是料好實在啊!(酸)

除了冰沙外,大家各自點了滷味、筍湯、麵食,有點吃太飽了。阿狐買了一盒櫻桃李,100元滿滿一盒有十多顆,大小介於櫻桃和李子之間,外皮紅色,果肉黃色,三兩口就吃掉一顆,吃不完就帶著走。


自此就不要再相信阿杯的廢紙了,根據Google還有20公里的路要騎,12:30左右大夥頂著太陽出發了,北橫的蔽蔭其實蠻好的,曝曬在太陽底下的時間不多。北橫公路的跟環湖路一樣上上下下的,也剛毅也溫柔,每爬一段路就附贈一段不短的下坡;因為沒有上次新中橫的兇猛,阿杯沒有特別留意誰落後,只在每個爬坡的頂峰等候大家會合,再一起快樂往下溜。

第31K處經過雪霧隧道,「雪霧」之名是因河對岸的「雪霧鬧」部落,好特別、好美麗、好可愛的名字啊,泰雅族語原是Sibunao,意思是「多霧之地」,經中文翻譯後字義也恰到吻合了,雪霧鬧部落正是因為冬天常有霧氣繚繞而得名。雪霧鬧部落要從隧道一旁的產業道路下切,而大夥則是快速的滑入雪霧隧道,下坡太爽了誰也不想停啊!



榮華大壩

從隧道出來後風景有些不同,周遭圓嘟嘟的山巒依舊,但峽谷更深邃了,大漢溪在這邊拐了個美麗的彎,台7線在遠處的山腰間切出一條腰帶。

早上賞過羅浮橋、復興橋、義興橋後,現在換來賞壩了,石門水庫工程的又一力作--榮華大壩。榮華大壩完工於1983年,是座攔砂壩,目的是攔截上游土石進入石門水庫,同時也利用高度落差作發電使用;然而,建一個壩以防另一個壩的淤積問題根本挖肉補瘡,榮華大壩至今淤積率已超過95%了,難道在上遊再建一個壩嗎?這就是有水當思無水之苦,不是把埤塘的缺水問題埋進高山峻嶺就永保安康了,看不見的問題更是大問題。

即便困擾如此,榮華大壩的景色還是深深吸引遊客的目光,龐大的身形有著溫柔的彎度,它霸道得攔河一臥,卻又臥得婉約含蓄,臥得寧靜安詳,在悠悠峽谷間似是渡著它的晚年時光。為了這美景,阿杯、阿K、阿妮停車坐看許久,阿布去而又返,唯獨騎在最前面的阿狐完全錯過了,不知騎到哪去了。然而,美景當前,陷阱在後,離開榮華大壩後立刻來段超級險升坡,阿杯和公路車反應不及,即興演出「原地拉杆」,真的完全動不了阿,只能右腳踩左腳蹬地蹣跚前進,比武嶺還慘!





北橫路上經過不少泰雅族的聚落,很多都有「高義」兩個字,這邊的行政區劃是復興區高義里,含括了泰雅族多個傳統部落,除了上高義、中高義、下高義、高義蘭等高義字輩外,還有奎輝、榮華、雪霧鬧、比亞外、蘇樂、巴陵等部落,每進一個部落會在路邊看見醒目的壁畫,圖騰多有黥面的男女;這就像在南橫可以用八部合音指認布農族、在新中橫用帽子服裝指認鄒族一樣,在這裡可以用黥面指認泰雅族。

經過中高義部落時,阿杯請其他四人先行,想捕捉泰雅族壁畫與各位背影的畫面,就在她們紛紛遠去後,新中橫「領騎多時卻落後在最需要的時刻」的慘案再度發生了--阿杯爆胎了!這次爆得非常乾脆,「嘶~」的聲音清脆貫耳,後輪一下子就洩扁了,正當阿杯一人手忙腳亂時,一批單車紳士出現了!他們是清大和交大單車社共組的團,其中社長的身手果然不凡,拆後輪、換內胎、打氣、裝回去....三兩下就完成了,阿杯和其他紳士在旁連個話題都還沒聊完呢!他們共有九人,一樣來騎北橫,也一樣今晚住達觀山莊,其實他們早就注意到這批黃衣女子團體了,還以為是要環島的。


拍完這張照阿杯就爆胎了....

巴陵大橋

幸好一過中高義部落是大下坡,一路滑到巴陵大橋,阿杯的夥伴們就在那裡等她呢!但不是因為發現阿杯不見了,而是因為巴陵大橋兩岸的單線道把交通塞住了,兩邊回堵各有幾百公尺長吧!大塞車的時候就是單車炫技的時候了,阿杯順利地鑽到巴陵大橋,與夥伴們會合。

賞完壩又要來賞橋了,但這時天空開始下雨,無法賞得盡興。巴陵大橋的故事和羅浮橋與復興橋如出一轍,以前原有一條原住民使用的「巴壟鐵線橋」,「巴壟」是泰雅語中「神木」的意思;民國55年北橫拓寬工程,將巴壟鐵線橋改建為單線道的鋼鐵吊橋--巴陵橋,且因為吊橋結構的跨距不能太長,因此建在較窄的峽谷上,兩邊再各鑿一段隧道以連接道路及橋梁;但隨著北橫交通量增加,2005年又在旁建了新巴陵大橋,就是眼前塞車的這條橋,看來建新橋還不是塞車?交通規劃要注意永遠是供不應求的,供給愈多只會創造更多需求,所以發展觀光與保護環境絕對沒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妙計,我們常以為多接觸大自然會更愛大自然,根本自欺欺人也欺自然,我們都是既得利益者更是霸凌者,要有自知之明。

新巴陵橋

舊巴陵橋轉為觀光用途,兩岸鑿通的隧道也改建為健行步道,大夥把車牽進去躲雨,步道兩邊擺放一些泰雅族味道的藝術品,但說不太上來是怎樣的藝術品,有點像社區居民或學校學生的成果展。雨來快去得快,大家沿舊巴陵橋騎過大漢溪,才發現新舊巴陵橋的顏色跟新舊羅浮橋正好相反,舊巴陵橋是紅色的,新巴陵橋是粉紅色的,舊巴陵橋是下弦月,新巴陵是上弦月。

舊巴陵橋

拉拉山 (達觀)

巴陵大橋一過終點就不遠了,大夥在下午3:20抵達達觀街區,這地方昔日稱拉拉山,今日官方稱達觀,又因為是下巴陵部落也稱下巴陵,總之怎麼叫大家都知道是哪。達觀山莊和下巴陵溫泉飯店是主街上唯二住宿,規模都很大。大家入住的是達觀山莊,一樓開合菜餐廳,二到五樓每層都隔出二十多間房間,老闆娘一邊招呼餐廳客人,一邊替住宿的客人辦check in,忙到問什麼都只有空答一半,阿K只好轉去打擾外籍僱傭,怎知她中文不太行,要床墊給礦泉水、要毛巾給洗髮精、再要就給更多洗髮精....惹得大家哭笑不得。不過房間的床跟被子非常舒服,洗完澡後一下就都黏上去了。

結束鐵馬行程,就要來撫慰自己啦--買水蜜桃啊!阿狐跟阿妮二話不說上街買水蜜桃,賣水蜜桃的原住民阿姨看她們可愛打了折,一盒10顆算350元,一顆才35元。大夥終於可以在房間裡吹冷氣、看電視、大啖水蜜桃,把今日一路隱忍的口舌之慾徹底解放,接著昏昏睡去......




睡醒已經六點了,大夥上街覓食,當然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囉,五個人點了一桌六菜一湯,有魚、有肉、有溪蝦、有竹筍、有香菇,把北橫一路的產物都吃到了,再配上一瓶台灣啤酒,乾杯慶祝今日所有的順利。飯後再去一家飲品店續攤,點了滿桌水蜜桃飲料,水蜜桃優格、水蜜桃檸檬、水蜜桃檸檬加蜂蜜,一杯一杯再一杯。北橫跟新中橫比起來平易近人多了,大夥沒有因為今日而痠痛,也不太為明日而擔憂。




單車旅行美事不嫌多,瑣事省不了,尤其洗衣服這件事!達觀山莊的洗衣機古老到根本「手動」,進水和出水都需要人工操作,肥皂水和清水要洗幾趟人就得跑幾趟,去加水、再放水、去加水、再放水.....幸好有阿妮跟阿狐,兩人來來回回跑上跑下的,包辦洗衣服的大工程;好不容易洗完衣服,晾衣服又是另項工程,大家把它搞成裝置藝術了。

晚間在「地球最強老爸」無與倫比的表演下進入夢鄉,結束美好的第一回合。

下一篇:單車北橫(二)

晾衣架的裝置藝術
第一天路線與景點(5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