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5, 2015

單車北橫(二)

由於達觀山莊老闆娘再三強調「早餐最早七點」,所以大家就唏哩呼嚕睡到六點多,誰知七點準時下樓看到的是人聲鼎沸的餐廳,不是最早七點嗎?清交那批單車團被耍更多,老闆娘跟他們強調的是「最早七點半」,當他們下樓吃早餐的時候,女子團體都要出發了,阿杯跟他們說:「沒差,反正等一下你們就會追上我們了,我們超慢!」

早上7:35整裝出發,太陽已烈日當頭,防曬措施不可輕忽。有別於昨日的黃衣女子團體,今日是藍衣女子團體,但同樣因為可觀的行李讓人誤會正在環島,遇到的對向車友常喊著:「環島的,加油!」可惜每個擦肩都是瞬間,還沒來得及解釋就成回憶了。

今天的路程比昨天硬,總共要騎72公里,前段要先連續爬坡19公里,海拔爬升650公尺。


大漢橋

昨日的復興橋、羅浮橋、巴陵橋、新巴陵大橋還歷歷在目,今天再來看交通使用最久的一座橋--大漢橋。大漢橋舊名「大曼橋」,與復興橋和舊巴陵橋同為民國52年北橫工程的重要項目,復興橋與巴陵橋為鋼索吊橋,大曼橋則是鋼鐵拱橋,跨徑71公尺,在當時是台灣最大的鋼拱橋,工法上極富挑戰。而今,復興橋與巴陵橋都一代新人換舊人了,唯有大曼橋堅守岡位屹立不搖,一站就是半個世紀。

大漢橋底下流的不是大漢溪,而是大曼溪,或稱塔曼溪,早在昨天過巴陵橋後北橫就離開大漢溪主流了,往東方宜蘭的方向鑽去,等翻過雪山山脈便進入蘭陽溪的流域了,如此這般聽阿杯說明地理空間,大夥用雙腿當耳朵聽,愈聽愈沉。

大曼溪與大漢橋

大漢橋上

大漢橋一過碰上道路施工,要等半小時,出發到現在不到30分鐘就要休息,昨天才在石門大壩才創下最快休息的記錄,今天立刻破紀錄。大夥把車倚在路邊,把整條馬路當成自己的家,或站或坐或閒晃,如入無人之地,阿妮在FB幽默寫:「出發兩公里就席地抗議?」差點引起誤會以為放棄了,怎麼可能放棄!



為了打發時間,阿狐展開生態探索小旅行,就看她在路邊搜尋生物的身影,一旦鎖定目標就緊追不捨,大家隨後跟上參觀她的新發現;道路兩邊有好多毛毛蟲,常見的有三種,一種黑的、一種白的、一種綠的,黑茸茸那種從昨天就一直看見,據阿狐查問是種燈蛾(貌似巨網苔蛾)的幼蟲,大家另稱牠為「爆掉的毛毛蟲」,因為昨天路上阿杯發現一隻要過馬路的黑色毛毛蟲,正想撿片葉子去接應牠,卻當場被兩台疾駛而過的車子輾過死無全屍。

過了拉拉山後北橫公路道路幾乎是單線道,狹窄的空間增加與生物接觸的可能,毛毛蟲特別多,尤其小心從天垂降的蜘蛛人毛毛蟲,不仔細看的話會「纏」上。

疑似巨網苔蛾的幼蟲

疑似是種蛾的毛毛蟲

道路施工這麼一攔,就像水庫攔沙壩往河中間一躺般,車輛開始淤積,隨著時間愈久淤積量愈多,後來出現一批重型機車車隊,一字排開有六、七輛,還不斷催著油門蓄勢待發的樣子,想耍帥嗎?在女子「單車」團體旁邊你帥得起來嗎?

終於要放行了,管制交通的大哥相當有人性,知道汽機車放行後會變脫韁野馬,於是攔著它們先放單車團過,看大哥忙著跑來跑去的阿杯就說:「大哥謝啦!你要用跑的喔,真是辛苦啦!」沒想到他回:「跑的還好吧,你們騎車才累吧!」單車團不只有大夥五人,還有清交單車社那團,就說他們很快會追上吧。


一批蓄勢待發的重機

連續爬坡

等施工淤積的沙排乾淨後,大夥重拾北橫的寧靜,周身被茂密的樹林環繞,陽光從縫隙間竄入點點滴滴撒落一地,充滿濃濃的山林野趣;而夏日專屬的蟬鳴何止不絕如縷,簡直震耳欲聾,譬之以形如高山流水,譬之以勢則十面埋伏,大夥就在蟬聲的簇擁下往上騎;當北橫不再有昨日的喧囂後,才得以不被「景點」所聚焦,但當北橫坡度不再有昨日的溫柔後,大夥只能自顧自的了。


阿布

阿狐

阿K

阿妮


連續爬坡的平均坡度恐怕與新中橫相當,自從三月底新中橫之旅後,新中橫成了阿布和阿妮的單車量尺,每次都問:「這跟新中橫比起來是怎樣?」這比用坡度百分比容易想像,很多人騎車或跑步時會帶著測量設備,紀錄自己的位置、坡度、海拔、里程,甚至自己的心率、呼吸、步頻,但有時候也不僅懷疑「測」得到的是否真實?當自己的移動完全需要靠自己力氣的時候,計算時間與空間的數字幾乎沒有意義,或許可以用以與人溝通,卻無法和自己對話,或許可用以描述情境,卻描述不了自己的心境。

好像想太多了.... 在漫長的爬坡上思考無上限。




四稜 1170M

終於在上午10:20看到「四稜 Sileng」的牌子了,海拔1170公尺,代表連續爬坡的苦難結束了,接下來的坡起起伏伏,最低下滑一百公尺,再爬回1170左右後便是中午預定休息地--明池。先不管遙遠的明池了,解決連續爬坡已經大事一件,阿布跟阿狐不知是怎樣一直亂叫:「四稜4ni~」阿妮似乎懂梗卻冷眼旁觀,阿杯跟阿K是連梗都不知道,難道是所謂代溝?



海拔破千後再逢令人著迷的高山風景,每次騎四橫至此彷彿揭開台灣之美的面紗,重山峻嶺、溪澗勝麗都展露無遺,爾等是台下的觀眾,靜如端詳一幅印象派畫作,動如拉扯場場風雲際會,心中既感激山水的開朗大方,也擔心風雲的變幻莫測,這幾日蓮花颱風在外虎視眈眈,午後陣雨的機率非常大,更何況眼前是「竹風蘭雨」的「蘭雨」啊!幸好現在還有藍天可以走走停停,若被雲覆蓋的話就得趕路了。





宜蘭縣界

騎到北橫公路的縣界了,即將入蘭,回首是桃園市復興區,昂首是宜蘭縣大同鄉。縣界是個寬廣的大彎道,大家把車一橫就跑到馬路上玩耍,還是那句話:「這麼辛苦地爬到這麼高的地方,定要享受解放雙黃線的自由啊!」五人在馬路上又坐又躺的,聯合演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劇,就看阿杯與她的單眼匍匐地上、阿妮蹲伏其後、阿布和阿K埋伏四周....四個人盡興演出,卻只有阿狐一個人看。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明池森林遊樂區

不知不覺地又爬回海拔1172公尺,上午11:20抵達明池森林遊樂區,寧靜小世界再次被劃破,重返喧囂。明池聚集了好多遊客,大家向一位重機大哥問明路況,如果要用餐就只有明池了,再往前要至英仕山莊才有的吃。

明池得名於園區內一座三公頃的人工湖泊,早年明池一帶是高山伐木場的苗圃,蔣經國曾在於此設置國父誕辰紀念林,逐步把環境美化起來,並融入中國庭園山水的概念,設計了森林步道和很多「園」,總之是個人工遊憩場所。北橫公路上,從達觀到英仕山莊之間就只有明池提供餐飲與住宿,幾乎壟斷北橫市場,本來阿杯也考慮第一天住明池,第二天早上便可以在明池享受,但要價7000元起跳的四人小木屋根本供不應求,不過也好,傳說中幽美的明池如今就在眼前卻令人驚駭,水質幾乎呈現不透明的土黃色,汙染了還是優養化了?

明池森林遊樂區 1172M


明池餐廳11:30營業,裏頭窗明几淨採光良好,但缺點也不少,第一缺點是廁所瀰漫過度濃厚的芳香劑,阿杯在門口就快昏倒了;第二缺點是可怕的價位,服務員幫大夥安排座位後就問:「我們只有一種套餐,沒有別的選擇,請問你們是要五份套餐嗎?」阿杯本來想既然如此別無選擇,但一看菜單下巴就掉下來了,一份套餐「400元加服務費10%」,急忙裝回下巴說:「噢~ 我們吃不完,來三份就好.....」

雖然價錢貴鬆鬆、食物也沒特別好吃,但能順利騎到明池代表北橫已經半個圓滿了,大夥還是開心地吃飯聊天,回味一路上的點滴,尤其聊到令阿杯記恨的「狐狸吠犬事件」。事件發生在「4ni」的四稜,四陵位於曙溪鞍部,是入宜蘭前桃園最後一個高點,設有一座大漢守衛站,雖然沒甚麼觀光功能,但因為有廁所和供應飲用水,對車友而言是個休憩站,對阿杯而言是個該用相機記錄的點;當時,阿杯首先抵達守衛站,引起四周飼犬的狂吠示警,阿杯放慢速度緩緩停車,好不容易取得與狗之間的平衡,誰知阿狐一騎上來哪根筋不對,竟然對著狗狗亂叫,「蚊子咬我我就咬蚊子」的行徑惹得本來只會叫的狗狗們全撲上來了,阿杯拔腿就跑,甚麼也沒拍到。故意拖到這裡才介紹四稜,可見多記恨。

明池餐廳

非常貴的一餐

宜蘭的檜木林

從明池開始便置身在宜蘭著名的檜木林裡,從明池到棲蘭都以檜木為名,曾引起日本人的覬覦與掠奪,天然的檜木早就被日本人砍光了,眼前這片是民國54年行政院長蔣經國率人在此種下樹苗,如今木已成林。北橫這邊的歷史令人想起新中橫騎的阿里山,也想起昨日經過的角板山,在角板山日本人要的是樟腦,在宜蘭山區日本人要的就是檜木了;明池過去主要是樹苗林,而棲蘭與太平山是伐木林的命運,日據時期日本人在台灣設了三大林場,首推阿里山林場,其次太平山林場,第三是台中台8線的八仙山林場,如今都劃設為國家森林遊樂區了。

以前,日本人從山上砍下檜木後,會建火車往山下運,例如阿里山的小火車,若在低海拔地區也可以丟入河中順水下流,例如眼前的棲蘭與太平山的木頭就是用蘭陽溪往下送,進入員山先貯放在水池裡,又因舊時把檜木稱作「松羅」所以把貯木池稱為「松羅埤」;後來羅東林業鐵道建成後把貯木池整個牽到羅東,也就是今日羅東林業文化區的前身。以北橫公路的位置,位在中央山脈上的太平山是蘭陽溪的彼端,而棲蘭山就在此端了,這一路上會看到往棲蘭的指標,大夥此行最後也將如曾經的松羅們一樣,進入羅東,終在羅東。

明池的檜木林

北橫最高點(?) 1216M(?)

明池號稱北橫最高點,其實不然,從明池出發後還要往上爬一段,不過也是上上下下的,阿杯非常享受這段路的感覺,除了夾道林蔭外,蜿蜒的山路常有絕妙的景色。聽說北橫的高點位在第74K,聽說最高點在某個大彎,還聽說那兒海拔1216公尺,這麼多聽說卻沒有人知道到底在哪裡,只好憑著直覺在一個大彎處停下來,一看阿K的GPS紀錄器竟然測得1240公尺,看來唯有直覺是真了,就地宣布:「這裡就是最高點,不是也得是!」

北橫最高點 1216M



自封的最高點一過,果然慢慢感受到下傾的坡度,踏板愈來愈輕盈,心情愈來愈舒暢。隨著午后時間漸晚,厚厚的雲層慢慢瀰漫上來,似是替山巒蓋了條被子;但面對眼前的下坡路,大夥似乎有恃無恐,想停就停,偶爾欣賞鬱乎蒼蒼的山景,偶爾欣賞蜿蜒蛇行的北橫公路,偶爾也不為了甚麼特別的美景,只要多品嘗一口沁人肺腑的霧氣就心滿意足了。





身在台7線上,「77K」的路牌當然不容錯過啦!當凝視著一個字重複出現並堆疊在一起時,字彷彿不再是字了,倒像幅畫,且讓人產生對密集物的困惑:「7為什麼要這樣畫呢?」其實不只眼前這三個7,大夥行李裡面還有好多77乳加巧克力,昨天在龍潭超市大量採購以防旅途飢寒交迫,哪知一路都吃飽喝足的。



九彎十八拐

北宜公路有著名的九彎十八拐,北橫公路也有自己的九彎十八拐,人稱「棲蘭九彎十八拐」。大夥進入九彎十八拐後就上緊了螺絲,並啟動「險降坡模式」,一行人由阿杯打頭陣、阿K押車尾,浩浩蕩蕩地下滑,單線道的髮夾彎相當危險,就看一個又一個的髮夾彎迎面而來,聚精會神地逐一消滅。

阿杯在2009年騎過北宜的九彎十八拐,對霧中乍見千傾蘭陽平原的畫面刻骨銘心,於是阿杯滿懷期待想在北橫九彎十八拐上抓到蘭陽平原的第一瞬間,誰知整條九彎十八拐都躲在林蔭裡,等眼前終於打出蘭陽平原的幻燈片時,大夥已經降到了蘭陽溪畔。下坡總是騁意也總是悵然,想想爬了兩天的山路,竟然沒兩下就滑完了。



蘭陽溪與蘭陽平原

蘭陽平原,一個美麗的地方,曾是阿杯相當熟悉的的方,卻有四年沒回來了,在台北時用一個小時就可以到宜蘭了,騎北宜公路也花了六個小時而已,這次騎北橫卻用了一天半,珍貴的地方值得特別的方式,再用單車重返蘭陽。

台7線至蘭陽溪畔就分為兩道,台7甲往南深入蘭陽溪上游,一路通往棲蘭、太平山、雪霸國家公園、直到台中與台8線相連,單車玩家傳說的「四橫一縱」的「一縱」就是這條(但也有一說是花東縱谷);另一條是台7線往北走,沿著溪流一路往蘭陽平原前進,與蘭陽溪共同沖向那片沖積扇。台7線沿著雪山山脈的腳跟走,有起有伏並非一路平坦,大夥剛享受完九彎十八拐的刺激,行到平地後只剩力不從心。


蘭陽溪是宜蘭地區最主要的河流,發源自台中的南湖北山,往北到宜蘭流入太平洋,全長73公里,宜蘭的發展歷史起初都圍繞著蘭陽溪。從一條蘭陽溪的角度看空間似是一條線,但從整個蘭陽平原看宜蘭卻是個三角形的面,你若去參觀位在頭城的蘭陽博物館,會發現甚麼都是三角形的?壁磚是三角形、窗戶是三角形、整個建築都是三角形,三角形彷彿成了宜蘭人內心一種圖騰,因為,蘭陽平原是三角形,周遭的單面山是三角形、連海邊遍地的片麻岩也是三角形。

雖然眼前的蘭陽溪只是條潺潺小溪,沒有以為的氣勢磅礡,但溪床幅員遼闊,蘭陽溪的能屈能伸可見一斑;阿杯想起了南橫看見的荖濃溪,一樣廣袤的溪床上留著一條涓涓細流,但荖濃溪是灰色的,蘭陽溪是綠色的,荖濃溪是悲傷黯然的,蘭陽溪是生機勃勃的。

蘭陽溪的溪床

南橫公路荖濃溪的溪床 (2015.01.31)

台7丙 牛鬥橋

午后時光,沿著台7線上上下下的大家騎到昏昏欲睡,直到牛鬥橋上才被一種奇妙的氣氛喚醒。牛鬥橋全長547公尺,長距離已讓人驚嘆了,更壯觀的是猶如兩軍對壘的風景,只見右方是中央山脈的前鋒部隊,左方是雪山山脈的側翼軍,兩軍在蘭陽溪上對峙,誰也不退避卻不敢越河池一步,其狀又似兩隻鬥牛怒目而視,喔,講半天就是「牛鬥」得名而來;渺小的五個人就這樣處在楚河漢界上,管它四周草木皆兵,自顧自的自拍玩樂,再度解放雙黃線,再度不亦樂乎。

牛鬥橋

看到後面「牛鬥」了嗎?


正當大夥在橋上玩到「呼天搶地」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宏亮:「欸!橋上的!」轉頭一看,聲音來自橋底下一台三菱卡車上的男人:「下來幫忙採西瓜啦!」從北橫下來一路的蘭陽溪河床都是西瓜田,正值西瓜收成的時節,路邊常有賣西瓜的攤販;阿杯隨之亂喊:「要送我們一顆嗎?」他喊:「幫忙採阿!就給你們一顆!」阿杯嘻皮笑臉地回嘴:「腳踏車載不動啦!」

牛鬥橋是台7丙的起點,自此要跟台7線分道揚鑣了,即使是短暫的一朝一夕,但也汗水雨水你儂我儂了,難免不捨阿!

向大夥招募女工的瓜農

一望無際的西瓜田

牛鬥橋是台7丙起點

牛鬥橋的精彩落幕了,又掉入午后的昏沉,慢慢繞過一小段山腳進入清水溪流域,清水溪是蘭陽溪的支流,從此也要告別蘭陽溪了。過了清水橋就該甦醒了,因為要爬山了!台7丙在此要翻過中央山脈的一根小指頭,馬路非常直性子,毫不含糊筆直往上抬,連路牌都很乾脆:「爬升海拔200公尺」。氣喘吁吁的大夥爬上頂峰後,意外遇見一幕艷麗的蘭陽平原,由於烏雲始終盤踞在北橫山中,老天留給大家不少湛藍,視野還頗為清澈,連太平洋上的龜山島都看到了,宜蘭之美少不了蘭陽平原,更少不了這隻烏龜!



龜山島拍不出來


途經一處喧鬧的地方,山丘間有潭碧綠水池,還吐著高達十多公尺的水柱,一查之下是長埤湖。長埤湖在日治時期是個依山傍水的馬場,近年被政府改建為遊憩場所,湖水似乎比明池乾淨多了,那條噴水現象是天然的地下湧泉。這一路遇見宜蘭的溪水、平原、三角圖騰、以及那隻烏龜,現在又看到宜蘭極為豐富的地下水,宜蘭因為恰巧位於兩板塊間激烈的地質活動區,熱飲與冷飲皆有供應,冷飲如著名的蘇澳冷泉和東岳冷泉,熱飲更多了,有礁溪溫泉、四稜溫泉、南澳溫泉、四季溫泉...生意興隆不勝枚舉,連遠方的龜山島都有加盟連鎖店。

長埤湖及湧泉

三星蔥餅與蔥田

翻過中央山脈的小指頭,終於騎進蘭陽平原了,告別所有山林仙境,返迴人間,第一個迎接大家的就是三星蔥油餅囉!吃的專家非阿妮莫屬了,一進三星街區就直搗黃龍--正記三星蔥油餅,雖然沒有大排長龍但也等了一陣子,加蛋一份35元,先包著帶上路。



三星鄉到處可見蔥田,且蔥田大多傍著稻田,阿妮特別為大家介紹三星蔥的種法:三星蔥的蔥白特別長,歸功於蔥農特殊的栽種法,青蔥如果泡水容易腐爛,所以蔥農把「畦」堆得特別高,而且蔥苗不是一開始就種在上面,是先初步栽種後篩選較優良的青蔥再植在攏畦上,另外又在攏畦底部鋪上乾過的稻草,保持蔥的乾爽外也能保濕保暖,在宜蘭多雨溫差大的氣候下農民發揮了因地制宜的智慧。

看見傍著稻田的蔥田  以及認識特殊的三星蔥種法

說真的,每次橫貫旅行最難熬的就是下山後的漫漫平路,並不是景色無聊,是心裡累了,從桃園中壢拉開序幕後就不斷的高潮迭起,至今只剩冗長的收尾了。大夥在筆直的台7線上重複地踩著雙輪,偶爾提起勁欣賞蔚藍的天空、雪白的雲朵、翠綠的田野,多少讚嘆宜蘭是個魚米之鄉、富饒之地,這裡的田園景觀雖然沒有嘉南平原的廣闊,但「精緻」很多,阿杯開玩笑說:「感覺宜蘭農民是農業中的上層階級。」這不免令人聯想到宜蘭農舍與狗龍的問題,姑且不論了,累了。





羅東車站

看到冬山鄉後不久就上橋過羅東溪,羅東鎮到了,站前路一個左轉便抵達北橫之旅的終點--羅東車站。現在時間是16:40,大家的葛瑪蘭客運是17:20,趕緊在行李房卸下行李、辦理托運、整容更衣,每個單車旅行的結束也是大工程。有別於新中橫在嘉義車站的草草收場,這次阿杯、阿布、阿妮、阿狐要一起搭客運回台北,唯獨阿K要搭火車去七堵,就用涼掉的三星蔥餅以餅代酒,盡歡再散。





在回程的葛瑪蘭客運上,四人不斷交頭接耳分享心情與照片,比騎平路時還有精神,這時車上的乘客發出些微驚呼,只見窗外那隻烏龜不只清晰可見,龜背上還多了一把彩虹寶刀!阿杯曾經沿著頭城的濱海公路步行慢看這隻烏龜,也曾親自拜訪烏龜登上龜背401高地,但從沒看過烏龜背上一把彩虹刀的,真是隻漂亮的忍者龜!




遇見龜山島,總令人又想起黃春明(1991)的《龜山島》:

龜山島 
每當蘭陽的孩子搭火車出外 
當他從車窗望著你時 
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哀愁 
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 

龜山島 
蘭陽的孩子在外鄉的日子 
多夢是他失眠的原因 
他夢見濁水溪 
他夢見颱風波蜜拉,貝絲 
他夢見你,龜山島 
外地的醫生教他數羊 
一隻羊、二隻羊、三隻羊 
四隻濁水溪、五隻颱風 
六隻龜山島 

龜山島 
每當蘭陽的孩子搭火車回來 
當他從車窗望見你時 
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喜悅 
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

這首詩就刻在蘭陽博物館的牆上,是蘭陽子女共同的思鄉之情,大家雖然不是蘭陽的孩子,但也深深體會著:「當他從車窗望見你時,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喜悅,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

一個半小時就回到緊湊的台北城了,四人意猶未盡到科技大樓附近的西藏印度料理餐廳共進晚餐,餐後再去阿布家喝柚子酒續攤,續攤續攤在續攤,其實何必即時行樂,又何必急於今宿,就像大夥在餐桌上暢談武嶺會師、絲路、蒙古、西藏....各種想像無上限,大家以後還會一直續攤,因為咱們是「履行。旅行」。

第二天路線和景點(72.4K)
北橫之旅三日路線圖

單車四橫完結

阿杯要恢復第一人稱了。

某天,我讀到法國哲學家Bergson的「意識流」理論,意識流是指心與物之間那個東西,理論中稱之為「綿延」,白話點可稱作「過程」或「變遷」,無論是哪種命名,Bergson認為這東西才是真實存在的,相較下心與物所呈現出來的都只是片面或角度,如果今人只忙於鑽研分析那些片面,又把綿延的部分施以度量衡以方便計算,很多真實就消失了。

在單車旅行中,是否也曾感到人對時間與空間的感應就是那種消失的真實呢?在生機吐息之間,時間不是時分秒,空間也不是公里公尺,時間與空間的關係也就不是時速的概念了;例如同一個10km的坡,爬上去時時空彷彿沙漠般不著邊際,滑下來時時空又似條鞭子揮出來的弧線。

對旅行來說時間跟空間就是必須掌握的軸線,但對個體而言身與心就是主軸了,那身心在哪呢?可以跟時空拆開來嗎?我總覺得,時空好比一塊黏土,捏黏土的是自己,而「捏」的動作就夾帶著自己的身與心,捏好了就懂了,捏壞了就迷失了;所以我們得走慢點,多看點,多聽點,捏壞的機率或許就能少一點。

不過迷失也沒甚麼不好,因為迷失反而可以超展開時空、超展開自己、超展開流浪,然後以「旅行」之名製造獨處的浪漫!其實,即便身處在單車團體之中,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只有自己阿,而且是有目的地和自己在一起,不是嗎?於是我很有目的得騎過一遍台灣四橫了,終於可以在FB上寫下:
從2014/7/6到2015/7/5,從中橫、南橫、新中橫、到北橫(難度順序有點怪XD),從一人、兩人、四人、到五人,終於完成單車四橫夢了,花了不多不少剛剛好一年!謝謝每個妳們,以後想出「需三思的團」就找我吧!
多麼輕描淡寫的一段話阿,但箇中緣由與辛苦自己知道,不只是身體的辛苦,還有心理的。

回顧這一年走過的四橫日記,似乎北橫的人文歷史著墨最多,但細想來應該是因為北橫最好騎吧,當我行有餘力有足時,才能對周遭環境多有涉獵,但當我困乏其身的時候,念的想的都只有自己的肌肉和意志力了。四橫的感受皆刻骨銘心,有的好快樂,有的好悲傷;四橫的景色各有千秋,我不會說誰優誰劣,不會說誰美誰醜,不會說誰好玩而誰又沒甚麼,要知道當我們說出「那裡沒甚麼好看」的時候,洩漏的只是自己的孤陋寡聞。

總而言之,若問哪條比較值得一訪,我會說:「值不值得不是誰說的,是你看的。」好比北橫最高點到底是哪一個點呢?很多事情不能靠聽說,要靠自己親身去感受。單車四橫完成了,但不過就是完成而已,看作事情就會完成,看作夢想卻不曾停止。

單車輪跡(2006.07~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