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16, 2016

瑞士(一):瑞士到了

2月16日下午12:48落地瑞士蘇黎世(Zurich)機場,展開瑞士鐵路的體驗之旅了。雖然蘇黎是個國際大城,但機場並沒有像轉機機場那樣大,機場和火車站共構,從入關層樓下兩層就到了火車站。

瑞士火車

首要任務是買火車優惠卡,至於究竟要買甚麼卡可是大學問,絕對需要事前排定行程,再選擇對你的行程最划算的卡。瑞士短期旅遊常用的卡有三種,(1)Swiss Pass一張475CHF,除了一些觀光鐵路打折外,其他都不用買票直接上車;(2)Half Fare Card 一張120CHF,所有路線包括大部分的觀光鐵路都可以用半價購票;(3)Swiss Transport Card一張165CHF,適用於瑞士過境旅行的遊客。(以上只有指鐵路部分,市內交通運輸另有優惠,得上網好好研究)。為了找出最適選項,我們事先用Excel表精密的計算,發現Swiss Pass只適合那種天天都搭火車的行程,而且最熱門最貴的少女峰鐵路只有7折優惠;相較下,half fare card買少女峰鐵路半價,省掉102CHF,剩下只要搭超過36CHF的火車就划算了。


即使精打細算,還是出現發生兩個意外。第一,當我們到售票口向櫃台男士買半價卡時,他問了我們的行程,稍微描述後,他很嚴肅地說:「我告訴你,你這樣用半價卡不划算,每段都買原價就可以了。」我回應說算過了而且我們要搭少女峰鐵路,他便用更嚴肅的口氣說了一大串:「我只能跟你說,我認為你這樣不划算,這是我的建議,但你要怎樣你自己決定。」聽得我都傻了,但還是堅信少女峰鐵路會為我們省下大部分的錢,買了半價卡。

第二,買了票後上了火車,好不容易從服務員霸氣建議中定神下來,赫然發現票價不對,原價27CHF的火車票,用半價卡買不是該13.25CHF嗎?為什麼他還是給我算一張27.5CHF?天吶!他竟然因不聽他的建議就坑我們!13.25CHF換算是460TWD,可不是小錢,阿可火車已經離開Zurich往Bern駛去了,討錢無門了。到了Bern下榻旅館後,我第一件事就是衝去櫃臺問他們究竟怎麼回事?櫃台的大男生把車票翻來翻去看了一遍說:「27.5CHF應該已經是半價的價格了吧!」他立刻上SBB(瑞士火車官網)網查了票價,告訴我Zurich到Bern的票價確實是55CHF,怎麼可能?明明是查同一個網頁阿!我定神一看,阿唷~ 網頁上確實寫著27.5但前面有個小小的from,嚇!是「27.5元起」的意思!原來SBB網頁標的是最便宜的票價。顯然,我事前的精打細算全部估錯了,立刻回房間重新算了一遍,每人硬生生多出快200CHF的花費,我傻傻地看著瀅羽說:「把帶的歐元都拿去換瑞朗吧,換的瑞朗可能不夠了。」唯一好消息是顯示買半價卡是正確的決定。

搞定半價卡,第二任務就是練習用機器買火車票了,我們在Bern火車站研究了很久,個人覺得看德文介面還比較容易懂。第三任務是練習找月台和判斷要上哪輛,瑞士火車的方便程度堪比捷運,幾乎每條線半小時就有一班,小地方也是一小時一班,方便的另一面就是大站內同一時間的火車很多,月台實也很多,加上標語都是德語,跑月台比跑登機口還緊張。練熟了這三個任務,接下來就能好好玩瑞士了。


瑞士首都是哪呢?

搞定瑞士鐵路,無縫接軌搭上13:40的IC火車,一小時10分鐘後準時抵達Bern。我和一般人一樣,以前瑞士的認識僅有蘇黎世(Zurich)和日內瓦(Geneve,初聽PLPR在Bern舉辦時連英文怎麼拼都參不出來,一查之下赫然發現Bern才是瑞士首都。

說到首都,需要研究一下瑞士複雜的歷史,但這些研究都是我回國後,望著帶回來的紀念品細細反芻後才略知一二的。因為經濟拮据,我們買的紀念品都是精挑細選過的,價值不在昂貴名牌,而在於紀錄了關於瑞士的意義。我們一進入瑞士,立刻注意到各地方都有「徽章」,因此就在Bern買了一個不銹鋼隨行杯,上面畫著各式各樣的徽章,後來又在書店架上找到一張畫著各州徽章與瑞士地圖的明信片,想從徽章慢慢認識瑞士這個國家。



瑞士原本只是個邦聯國家,1798年變成赫維爾蒂共和國(Helvetic Republic),然後到1815年才成為聯邦國家。邦聯(confederation)和聯邦(federation)是不一樣的,美國是聯邦國家的代表,由兩個以上的政治實體結合成一個國家,所謂政治實體是指成為聯邦一部分之前它們具有國家主權,但聯合成聯邦國家後便會失去主權,它們將部分的權力交給聯邦政府,但仍擁有自己的法律。邦聯國家則是一種比聯邦更鬆散的聯盟組織,人民的國籍是屬於各州的,並沒有共同的國籍,邦聯國家沒有國家主權,通常也不會有「首都」。舊瑞士邦聯存在500年一直沒有首都,赫維爾蒂共和國成立宣示於阿勞(Aarau),但後將首都定於洛桑(Lausanne),但1800年又將議會和政府定在伯恩(Bern),爾後1815年成立的瑞士聯邦直到1848年立憲法時才明確將首都定於伯恩,難怪乎外國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首都。

總之,瑞士首都是伯恩(Bern),是舉辦PLPR的城市,也是我們要耗五天四夜的地方。


瑞士歷史

從瑞士邦聯到赫維爾蒂共和國,再到瑞士聯邦,徽章所代表的不只是一個州,更代表背後瑞士建國的故事。再把剛剛的故事講仔細一點吧!

1291年是「舊瑞士邦聯(Old Swiss Confederacy )」成立的元年,當時是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教廷在對抗的時代,皇帝權力低落,四方諸侯擁地自立,1273年來自瑞士北部的Habsburg(哈布斯堡)家族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結束了皇權貧弱的大空位時代,Habsburg家族積極擴張其權力,引起瑞士其他自治體的不滿,1291年8月1日由Uri、Schwyz、Underwalden三個地區簽署了同盟協議,也就是舊瑞士聯邦(Old Swiss Confederacy ),即便當時只有三個地區簽約,但1291年被認為是今日瑞士的建國起點,8月1日是瑞士的國慶日。舊邦聯於14世紀間新增了五個地區,包括Luzern(1332)、Zurich(1351)、Zug(1352)、Glarus(1352)、和Bern(1352);15世紀新增兩地區,16世紀又新增五地區。

1789年隔壁的法國爆發法國大革命,革命運動瞬間撼動了向來與法國政權關係良好的瑞士邦聯,內部也興起了革命熱潮,1798年法國拿破崙入侵瑞士,扶植了發起革命的主要團體之一的赫維爾蒂社團,將瑞士改為赫維爾蒂共和國(Helvetic Republic),舊瑞士邦聯瓦解。顯然,這個扶植政權對拿破崙政權有高度的依賴,然而隨著拿破崙引起歐洲各國的反抗,幾乎沒有國家願意承認赫維爾蒂共和國,更別談赫維爾蒂共和國內部尚未處理舊邦聯背破瓦解的認同問題,很快的共和國內部就分裂了,短短四年就發生了四次政變,1803年在德意志調停之下決定解散共和國,各邦恢復自治,但仍受法國控制,從1803年到1813年被稱為「調停時期」,瑞士被稱為赫爾維蒂邦聯(Confoederatio Helvetica),此時邦聯已又增加了六個地區。

直至1815年維也納會議,瑞士終於重獲獨立,並加入了最後三州成為聯邦國家,確立了今日瑞士的領土範圍,也確立其「永久中立國」的身分。1815年至1848年間瑞士內各州仍舊動盪不安,大體來講是為保守州與自由州的對抗,1848年瑞士聯邦著手草起聯邦憲法,決定給予聯邦政府更大的權力,並依保守州與自由州的需求將議會體制設計為聯邦院與國民院。

圖片來源:wikipedia



綜觀之,瑞士是從邦聯體制衍生出的政治性國家,所謂政治性是指非種族、非信仰、非文化等面向,而是因為政治目的而結合的國家,從1291年為了互相照應而結合,到1798年因拿破崙扶持而立國,到後來1815年重獲自由,形成獨立且中立的國家。這樣的背景下,在瑞士境內,除了重點觀光區之外,那紅通通的十字國旗似乎沒有各州徽章重要,瑞士之名像個「金鐘罩」保護著各州近年在國際環伺下的安危,但除此之外,各州仍舊保有自己的風土民情,光是官方語言就有好幾種,大致可將瑞士分為德語區、法語區、義大利語區、羅曼仕語區等,在瑞士旅行,要先搞清楚自己所在的那州講哪國話,就算四種語言都不會,至少查單字也要翻對字典。我們這趟行程都將在德語區,雖然早把學一年的德文忘光了,但一些數字和基本單字還是馬虎馬虎看得懂。

圖片來源:http://www.fhschools.com/files/20121211225021758.jpg

行程

這次行程的安排全仰仗瑞士國鐵了,畢竟半價卡買了也要用到划算。但我們兩個都不是喜歡趕行程的,比較偏愛留在一個地方好好體驗「生活」,因此10天行程只選擇住在四個城市,嚴格來說是三個,因為最後一天回到Zurich後打算直睡機場。2月16日飛抵Zurich後搭火車直達Bern,在Bern住上五天四夜,其中2/18當日來回Zermatt去看馬特洪峰,不過這本不在原定計畫,屬意外插曲;2/21搭車到觀光小鎮 Interlaken,只住一晚,完全是為了隔日搭Jungfrau登山火車;2/21從Jungfrau下來後搭車前往Luzern,在那悠悠哉哉住上三天兩夜;2/23北返Zurich,夜宿機場,待隔日下午的班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