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才藉PNC研討會去了曾經葡萄牙殖民地--澳門,這次再藉KEOD研討會踏上葡萄牙的土地,這個與西班牙比鄰的南歐大國,在12世紀摩爾人式微以前講著與西班牙相仿的故事,1179年葡萄牙王國建立,1249年擴張國土以致確立了今日與西班牙的疆界,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三世還忙著收復失土呢(註1)。大半疆土緊依著大西洋的葡萄牙在14世紀起便放眼海洋,在亨利王子(Infante D. Henrique)的帶領下打下紮實的基礎,為兩個世紀的海上強權開啟大門,不僅率先繞過非洲南端命名好望角、更率先建立通往印度的航道、更有麥哲倫成功環繞地球一週。
台灣曾被葡萄人用葡萄牙稱為「福爾摩沙」,其實葡萄牙水手們在全球獵奇的旅程中把很多美麗的城市、河川、山脈、湖泊都命名為「福爾摩沙」,台灣可能是唯一被命名為福爾摩沙的「島」吧,所以躍然航海圖紙上,在16、17世紀成為台灣的國際名稱。現在,「福爾摩沙」之發源地,我來了!
註1: 西班牙(三):格拉那達摩爾人
土耳其航空初體驗
衝著Kobe代言,無論如何也選擇土耳其航空(Turkish Airline),誰知興沖沖跑到check in櫃台時看到的人型立牌不是Kobe,崩潰大叫:「你....你誰阿?!」
對不起...我沒禮貌,這位是Didier Drogba,來自象牙海岸的非洲足球先生,據查他曾靠個人的足球地位呼籲停止象牙海岸的內戰且得到政府正面效果,還因此入選TIME百大影響人物,對不起我有眼不識泰山,希望你懂球迷是盲目的XD。
扣除掉少了Kobe的缺憾外,土耳其航空很優質的,不愧是歐洲第一大航空公司。一進入機艙,視覺就被強烈的異國風采攫住,亮麗的土耳其藍配上鮮豔的正紅,拼出活潑動人的色彩,勾出伊斯蘭文化的圖騰線條,讓旅客彷彿浸置身西亞中東,側耳就能聽到烏德琴與手鼓的旋律。
很幸運的,我旁邊兩個座位都是空位,獨享窗景單人床,三套枕頭棉被任我用。土耳其航空的經濟艙可以點酒,而且不只是一杯唷,是一瓶(750ml)。我點了一瓶白酒,在小夜燈下臥讀,直到躺著睡去,簡直像住hostel了。
從台北到伊斯坦堡(Istanburg)共13小時,第一次在飛機上毫無壓力、舒舒服服地過去。抵達伊斯坦堡後,轉機要等8個小時,除了躲在Starbucks旁偷用wifi太久被店員「禮貌性示意」外沒太多印象,捱到隔日中午登上飛里斯本的飛機,這次就沒有土耳其藍了,換成一片深黑配紅色,非常肅穆。
初到里斯本
輾轉23小時的飛機行程,11月11日下午三點抵達里斯本機場,可以感受到葡萄牙在歐洲列國中的邊緣性,首都機場的規模與桃園機場相當。機場至市區可以搭地鐵,不用20分鍾的時間,但光是排隊買viva卡就等了半小時。Viva卡是里斯本的短期用悠遊卡,是張紙卡,可以儲值單程票或一日票,但一張卡只能儲值一種,不能同時儲有單程票跟一日票。
在排隊等待機器時,身旁走來一位白髮女子,不斷伸長脖子看向隊伍前方,嘴裡念著:「Are they really line for the machine? Oh, no one actually know how to use that.」我們就聊起來了。她的名字是Elizabeth Strouse,住在法國波爾多(Bordeaux, France)的美國人,在 Université Bordeaux做數學領域的研究,我問她:「I’m from Taiwan, do you know Taiwan?」她說:「Oh~ of course. Recently it’s a big news.」我歪頭想一下,猜是在講轟動的馬席會吧,果然她就問:「How about you? How about your opinion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you and China?」這真是太敏感的問題了,但也感受到在歐洲的人對世界脈動的關心程度,煞時間腦中閃過很多評論,但...我沒有能力把它翻譯出來呀~~~(抓頭),只能呼龍回答:「I’m still watching. Things still change. There’s a election in next year.」她猛力點頭表示同意,顯然也知道臺灣要選總統了。我們就這樣一路聊到機器邊,順便一起研究機器的操作,她在滿是葡萄牙文的螢幕上一直按,我還來不及看清楚就已經進入投錢步驟,她買了兩張儲值四趟單程,四趟分別儲到了兩張卡上,接著爽快把其中一張給我,加上工本費共3.2歐都送給我了。
即使有貴人相助,但里斯本地鐵初體驗還是失誤了,提早了一站下車,只能拖著行李走四個block,因此深刻體會「葡萄牙風」的人行道。之前在澳門看過大廣場上的葡式鋪磚,是用黑色與白色的小磚拼成大器的圖形,最常見的是波浪狀,彷彿航海時代海浪的感覺。在里斯本,這種黑白鋪磚無處不在,所有的人行道都鋪上「小單元大尺度」的圖樣,美觀是一回是,但對拖著行李箱的旅人實在困擾,一路空隆空隆響徹雲霄,時不時輪子還會拐到拌到自己腳,跌跌撞撞,再加上門牌很小,我滿大街來回尋覓,終於找到躲在86歲建築三樓的hostel。
下榻的青年旅社叫Typical Lisbon Guest House,裝潢相當古典,共用衛浴、廚房、餐廳、陽台,所有角落無不裝置的氣質優雅,讓我這痞子打從心底覺得自己好不搭,而且無論個人或共用的空間都蠻大的,每個衛浴間有三坪大吧,內部再乾濕分離,淋浴是頂噴手持花灑三合一那種,而且一個淋浴間還裝兩套,我不懂要兩套的原因,就一次開兩個頂噴沖很爽,直到隔日早上見到一對德國情侶一起走進淋浴間我才頓悟。由於23小時轉機疲累,雖然抵達時間不過下午五點半,我倒頭就睡睡到晚上十點,隔天hostel小姐說她從傍晚等我到晚上8點,要給我收據,很詫異怎麼一進房間人就再也沒出現了。
每次歐洲旅行對早餐的反應已成為固的循環,第一天在豐盛的自助吧前裝滿一盤吃得肚子圓鼓鼓的,第二天就懂得挑選前一天經驗的精華,第三天就略顯厭膩了,因為歐洲早餐不外乎水煮蛋、起士、火腿、麵包、果醬這些,高級一點的旅館頂多是提供更多種的起士、麵包、火腿、果醬....。但里斯本的早餐有兩項特色:其一,水果很多,葡萄牙是一級產業為重的國家,水果產量不在話下,每天旅館提供不同的水果,葡萄、香蕉、橘子、哈密瓜...等;其二,甜點很多,葡萄牙人酷愛甜點,一大早就開始吃甜點,跟喝下午茶沒兩樣了,著名的「葡式蛋塔」再塗袍牙簡直家常便飯般,我到里斯本第一頓早餐就吃了兩顆了。
在里斯本的頭三天12到14日是KEOD研討會,我嘗試幾種大眾運輸的轉乘,幾經波折。第一天先從旅館走到地鐵站,搭黃線、轉紅線、再轉藍線,轉得暈頭轉向,上到地面又迷路找不到公車站,還差點走上快速道路高架橋,好不容易才搭上755路線公車。從Sete Rios站搭到會場Universidade Católica只有三站,前方電子跑馬燈會閃爍葡文站名,我便放心地等待熟悉的葡文出現,但過了幾站後我才發現:為什麼閃爍的葡文都是同一個字!倉皇之間,才知道已經坐過一站了!立馬按鈴下車,我想那個圖文單字是「剎車」或「停車」之類的警示語吧,第一個學會的葡文單字。
第一天研討會結束後,我嘗試完全靠公車轉車,在里斯本搭任何一種大眾運輸的價錢都是1.4歐,轉乘不算,且容許轉乘時間疑似有一小時之長,畢竟里斯本的公車時距蠻長的,每班間可以差到半小時以上,用走的都可以走兩三站了,所以後來三天的研討會我都搭乘公車,等不到公車就用走的,沿路欣賞葡萄牙的都市與住宅的空間規劃。
葡萄牙(一):初識里斯本
葡萄牙(二):KEOD研討會
葡萄牙(三):里斯本舊城(未完)
葡萄牙(四):貝倫(未完)
葡萄牙(五):海之始辛特拉(未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