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2, 2015

單車新中橫(三)



Mi yo me   He he ya a wei
Oh  Mi yo me  He he ya a wei
A ta pe bo so   Na na ro 
Oh  Mi yo me  He he ya a wei


這是阿杯非常喜歡的鄒族《安魂曲》,昨天在玉山翻山越嶺後進入了阿里山,也進入了鄒族的獵場與領地,若仔細留意便可在路邊、橋墩、或隧道角落發現鄒族紅、藍、黑三大色彩構成的圖樣。不過,新中橫之旅已在昨日塔塔加登上頂峰,剩下的只是餘波盪漾,北鄒四部落與南鄒四部落恐怕已無力拜訪了,鄒族的美麗嵌在朦朧的阿里山中,妳沒力氣探索她,她也不會熱心地給。

只是誰也沒料到,在阿里山的這夜伴眠的不是鄒族古調,而是.....

阿里山 夜難眠

咚!咚!咚!蹦!磅!哈哈哈!咚!

臨晨三點鐘的阿里山客棧是大軍壓境還是神仙降臨?喧嘩擾攘幾乎把屋頂都翻了,那是樓上來自文化大學的中國籍學生團,昨晚就聽領隊說他們要臨晨集合去看阿里山日出,心想不妙,果不其然,但累到全身無力的大家只能摀起耳朵繼續睡,熬到共軍離開才回歸寧靜。

這就是阿里山的清晨,天還未亮就人聲鼎沸了,想必此刻的阿里山車站已大排長龍,小火車上已擠得並肩接踵,祝山觀日平台已萬頭鑽動,還有那聲音洪量的大聲公大哥已扯開了喉嚨介紹阿里山日出之美,同時拼命推銷阿里山的檜木精油。

阿杯兩年前上山考察時親身體驗過阿里山的清晨,這次行前也討論過上阿里山若沒看日出是否可惜呢?但攻頂新中橫就已經值回票價了,四人直接睡到陽光扯開窗戶衝進來。

早晨的美麗亞山莊房間

早上8:30四人輕裝上「街」晃晃,這一帶真的像個商業區般逛起來像逛街,不過也只是園區的冰山一角而已。大家找到一家永和豆漿,別懷疑,這裡也有永和豆漿,躲在建築群間的陰暗穿堂,用幾個木櫃就圍出了一個廚房,餐桌沿廊而設。

早餐店客人很多,勉強等到與人共桌的位子,四人拿了單子就猛點,一人點了兩份早點,店小姐送餐來時順口問:「請問還有缺嗎?」阿布跟阿K齊聲說:「缺多了!」小姐愣住了,看一眼滿桌的蛋餅、煎餃、蘿蔔糕,可能詫異已經這麼多了還有阿?顯然大家還陷溺在阿寶的劇情裡,無法自拔。

四人點了滿桌早餐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建築空間無論在格局或形式上都很奇怪,顯然案情不單純。森林遊樂區早在民國60年代就設立了,從郵局和阿里山公共汽車站的風格形式就可猜出年份,和台大鹿鳴堂是同一期的建築,但在阿杯口中被說成:「這房子怎麼蓋的像廟一樣阿!」

像廟歸像廟,這都不是普通的廟,以前多少有刻板印象覺得「全台最高」應該在玉山、合歡山、中橫武嶺、清境之類的地方,但阿里山才是不容小覷的。阿里山有全台灣最高的郵局,有全台最高的7-11阿里山門市和神木門市,阿里山客運站還曾有台灣最高的星巴克入駐,不過2009年一場莫拉克把整個園區都毀了,7-11和萊爾富在一年後都挺過來了,唯星巴克就此長眠。

海拔2170M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商業街
全台最高的阿里山郵局




阿里山7-11神木門市

當然,最富盛名的建築非阿里山車站莫屬了,是宏偉的三層木造建築,為了能應付大量的遊客,阿里山車站不得不如此氣勢磅礡。阿里山車站是台鐵阿里山支線的終點,可從嘉義車站一路搭過來,同時也是祝山支線的起點,看日出就要往上搭。日據時期的阿里山支線是高山林業鐵路,今天則完全是觀光用。

眼前這棟車站是2007年才完工啟用的,一樓入口是木造架高的大廣場,二樓是月台跟剪票口,三樓是觀景平台,車站最擁擠的時間就是清晨三點至五點左右,上祝山看日出的人潮會把這裡擠得水洩不通。站前有四座奇形怪狀的紅檜雕塑作品,據查代表起、承、轉、合四個階段,但要說它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或代表晚霞、日出、雲海、神木的阿里山四奇,都可以解釋吧!公共藝術就是有被公共詮釋的能耐,水無常形,意無常存,但其實是阿杯有看沒有懂。

阿里山火車站門前

排隊上小火車的群眾

車站月台與阿里山小火車
站前的紅檜雕塑作品 代表起、承、轉、合

堂堂中華民國郵局竟然在阿里山車站門口擺攤賣明信片和郵票,還拿著大聲公拼命推銷,大家本來沒有留心的,卻被那喊最大聲的大哥一身綠制服吸引,彷彿「郵差公仔」活脫脫地動起來一樣,沒想到真的有這套制服阿!大哥帥氣地秀出他身上的職稱「稽查」,原來稽查就可以穿得跟公仔一樣帥!但稽查怎麼跑出來跑龍套搞推銷咧?該說大哥好犧牲還是好卑微呀?反正他成功了,阿妮買了一套阿里山郵票,還跟大哥盧到特別招待價。

阿妮、郵局稽查大哥、阿布

阿杯、郵局稽查大哥、阿K

阿里山小火車:錯失、錯誤、錯過

三樓觀景平台沒甚麼人,大夥倚著欄杆欣賞小火車慢慢駛出來又倒退嚕回去,紅通通的火車行走在綠油油的山道上,配上阿里山車站的紅瓦頂與原木色澤,畫面甚是美麗,大家興起了和小火車合影的念頭,於是阿杯架起了小腳架,指揮其他三人微調站位,費盡心思調整鏡頭裡的構圖,好讓紅色小火車可以完美出現在四人的身後,要拍就拍一張乾淨俐落的到此一遊。

「ㄘ~~ㄘ~~」月台那端發出小火車吐氣的聲音了,小火車要起駛了!阿杯指揮大家趕快站好,設定10秒自拍還要掌握按下去的時機,太早按火車會太小,太晚按會拍不到火車頭,說時遲那時快,就在不容差錯的瞬間,阿布突然一句:「欸?火車怎麼往另外一邊開阿?」低沉的嗓音一語道破,接著全部踉蹌。火車怎麼是開另外一邊阿?原來剛剛開出來只是要換軌掉頭。

只是要換軌道掉頭的小火車

大家都站好了 但火車往另一邊開了...

帶著掃興的心情離開阿里山車站,往客運站和第一管制哨走去,哨口上有座鐵橋,眼尖的阿布發現那是小火車要走的鐵橋,於是四人又第二次興起了和小火車合照的念頭!阿杯又架起了角架,又費盡心思地調整大家的佔位,又龜龜毛毛地在框框裡構圖。

哨口是進出觀光區的車輛門戶,園區接駁車一輛又一輛進進出出,四人站在哨口一邊等火車一邊躲來往的車輛,保全人員特地過來跟我們說:「妳們站在這裡要小心喔!」猜他更想問為什麼這四個人非要站在這裡?因為等候,以彌補上一段錯過。

「ㄘ~~ㄘ~~」月台又發出小火車啟航的訊號,剛好此時哨口沒有任何車輛進出,簡直完美的天時地利與人合,三人立刻就定位,阿杯掌握按快門的時機:「好囉!準備!十秒!等車進來!來了!來了!.....來了嗎?火車呢?」車呢?車呢?聽到小火車漸行漸近的聲音,又聽到漸行漸遠的聲音,但說好的鐵橋上的火車呢?!

再次天時地利人合,再次萬事皆備,卻是角度不對!小火車打從鐵橋上走過了,但走另一軌,相機的仰角只摸到了小火車的黑車頂及縷縷白煙.......。

硬要在車輛出入口等待小火車的大家
人時地利人合 萬事俱備 就是角度不對....

沮喪地離開哨口,走向旁邊的大廣場,瞥見牆壁上有阿里神木、雲海、日出、小火車的磁磚壁畫,彷彿提醒了兩次錯過的遺憾,不如退而求其次:「不然就跟這小火車照好了。」才剛拍完照就聽見「蹌!蹌!蹌!」,又有火車要進站了!就看到一列紅色小火車突然出現在鐵橋上,那樣完美、那樣契合、又是那樣的霸道,阿杯立刻幫其他三人拍了張,雖然構圖簡陋且閒雜人等太多,但也小小地滿足了願望。

退而求其次 與壁畫小火車合照

拍到小火車了!

但再多的錯失錯誤錯過也沒關係,還有PS生殘補缺的蓋世武功!阿杯為大家獻上阿里山小火車合影,以了遺憾。

PS 過的小火車合影

阿里山的少年與姑娘

雖然已放棄拜訪鄒族部落的行程,但園區裡有對鄒族男女的可愛立牌,還是能說點故事。阿杯非常喜歡鄒族的服裝,小時候曾私心覺得原住民九族中(當時只有九族)就屬鄒族最好看。

傳說很早以前台灣島被洪水淹沒,鄒族人舉族搬遷,受困在阿里山上,正陷飢寒交迫時一隻台灣藍鵲叼著火種來到部落,讓族人得以取暖煮食生存下去,因此鄒族人奉台灣藍鵲為聖鳥。鄒族人的紅藍黑三大色皆來自台灣藍鵲身上的顏色,女子服裝藍色短衣、紅色胸衣、及黑白相間的腿套都是取自台灣藍鵲身上的色彩與花樣,而男子頭上帽子也插著台灣藍鵲的羽翼。

鄒族男生服裝最特別的是褲子,主要用鹿皮做的,揉皮也是鄒族重要的傳統工藝;褐色鹿皮褲只蓋住前腿,後邊全部簍空,另外還需要一塊皮布遮住重要部位,阿杯在優游巴斯鄒族文化村裡聽族人自己介紹過:「我們男生很需要這塊布,不然很害羞吶,這塊布有名字的,叫作『中央擋布』,就是要『擋中央』!」實在很難不愛原住民的幽默。

阿里山鄒族的女生與男生的服裝

枝垂櫻下 都是我們的咖啡館

玩了大半晌後慢慢往飯店的方向走去,行過高山青大飯店前有株盛開的櫻花引人駐足,她是櫻花卻沒有櫻花遺世獨立的風韻,反而躬著腰頗像垂柳的姿態,阿杯不經意地說:「這櫻花是被故意壓過嗎?」一旁有個男生突然開口:「不是的,這是枝垂櫻。」喔,孤陋寡聞沒聽過枝垂櫻,那男生繼續說:「我就是特地來拍這一株的!」就看他端著單眼從各種角度拍著,不停地檢視相機也不停地觀賞這株枝垂櫻,想必對他而言是多麼珍貴吧!


枝垂櫻

枝垂櫻

枝垂櫻

櫻花盡情地美麗,而人也盡情地用自己的方式與花共處,阿K在枝垂櫻底下的桌子坐了下來,身後的阿布隨即捕捉到這張唯美的氣質照:「妳看!歐風的阿K!」接著「歐風」潮就在四人間瘋狂吹起,喝咖啡的喝咖啡,端坐的端坐,閱讀的閱讀,思索的思索,在集結所有洋裝與做作之下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整個枝垂櫻下,都是我們的咖啡館。

歐風的阿K

歐風的阿妮

枝垂櫻下

都是我們的咖啡館

阿里山公路有三大 大霧 大客車 大塞車

為了不愧200元門票,即便只在園區一角也玩到10:30才回飯店,收拾行李趕11點的退房時間,老闆娘說:「阿呀,妳們晚了!上午7點到9點阿里山公路有交通管制,車子比較少,現在下去車子就多了,妳們要小心喔!」

台18線又稱阿里山公路,起自嘉義縣太保,止於塔塔加遊客中心,這條路銜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玉山國家公園,是台灣觀光產業的吸金大路,每天都有大批遊覽車上山下山,以中國遊客為大宗,所以每次風災後就算柔腸寸斷,政府也定會花大錢搶通,整段路處處可見修補與替代的痕跡。阿杯三年前碰過阿里山的案子,上山考察數次,見過些許阿里山公路的脆弱與滄桑

才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大門,就感受到甚麼叫觀光勝地了,整條公路像停車場一樣排出一條車龍,全往阿里山上來,各式車輛有大有小,一條綿延竟有三公里之長,阿杯帶著單車隊伍下山,以時速 20 滑了幾十分鐘也沒能滑出車龍的影子。

昨日還能在寬敞的馬路上蛇行,享受解放雙黃線的自由,今日僅能緊貼山壁,在白線與山溝間求生,大客車儼然成了此行最大的威脅,讓下坡的滋味與昨日夜行大相逕庭。「有車!大車喔!」一路上不斷用喊聲提醒彼此,從阿K傳到阿妮、從阿妮傳到阿布、再從阿布傳給阿杯,聲音像點烽火一樣跑得比大車還快。

阿里山公路大遊覽車

馳騁阿里山公路

行車躲車之餘,還是要聞聞阿里山公路的味道,除了帶寒勁的霧氣外,空氣裡瀰漫著檜木的清香。在海拔1800到3000間有號稱阿里山五木的紅檜、果松、扁柏、鐵杉、與台灣杉,其中更有台灣最大的千年紅檜巨木群,但在昨日塔塔加至遊樂區的路上已被匆匆掠過。

穿越檜木林

檜木林下

這條下坡路沒有想像中的輕鬆愉快,沒滑幾公里就開始有上坡,雖然與43K相比根本微不足道,但一旦被12%魔王折磨過沒有一個不對上坡懷恨在心,阿杯爬在最前面,已感覺到背後有不爽的怒氣鋪天蓋地而來,「為什麼還有上坡?」「說好的一路往下滑呢?」「怎麼跟想的不一樣?」「還要爬多久阿?」一波接著一波,但眼前路就是不斷往上沒想低頭,誰也無能為力。不過放心吧,反正今日吃多少上坡,必也能在今日討回來。

騎了十多公里來到「十字路」,這地名很怪吧!這邊本來沒有聚落,卻是阿里山北鄒幾大部落間的聯絡要道;日據時代建了阿里山鐵路在此地與道路十字交叉,從此稱呼此地為「十字路」,後來鐵路工人與林業工人聚集在此慢慢形成聚落,就叫十字村了。

十字路
有鄒族三色花樣的隧道


還沒過午呢,阿里山公路著名的大霧已經升起了,大夥騎入了白茫茫的世界。離開十字路後約六公里隱約可見前方一座紅色大橋,濃霧裡更顯頂天立地,叫作「芙谷峩橋」,它可是阿里山公路八八風災復建工程的最後一筆,2013年1月才完工通車,以鋼骨材料拱式結構銜接兩邊斷壁,取代原來依山而建的公路,也成了阿里山公路的大景點。

長虹大橋引著四人又往霧的更深處鑽入,芙谷峩橋是紅的,阿里山公路是白的。

芙谷峩橋

阿布

阿妮

阿K

石棹

大霧中,單車旅行真的只剩單車與人了,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兩手緊握龍頭緊含剎車,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妳不見車車也見不著妳。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出發至今已經騎了兩小時,走過25公里了,石棹眼看就要到了,又是一個奇怪的地名,很早以前這裡還是鄒族人活動的範圍,族人在此擺設一張石桌感謝山神使用,類似漢人信仰的供桌,久而久之就變成地名;但很早以前石棹就被移墾的漢人占據了,開墾為廣漠的梯田種茶,至今都是以茶葉為產業,一騎進石棹就可以看到滿山遍谷的茶園,一橫一豎地填滿白霧以外的綠色色塊。

中午12:50抵達石棹大街,這邊很熱鬧,店家林立,有7-11便利商店也有加油站,大夥雖然不覺得餓還是吃了頓午飯,接下來到觸口可能都沒得停了。這時雨下來了,不太確定是真的下雨還是霧氣太濃化成水了,只見路上老少紛紛撐起了傘穿起了雨衣,連重機車隊也一個個批上黃色雨衣,毀了一身帥勁。大家把雨衣雨套都拿出來,阿K說:「也好,這次帶的所有東西都用上了!」聽她這麼一說誰都不怨了。

大霧裡的石棹

石棹的茶園

觸口

剩下到觸口的20公里路只有四個詞:大霧、大雨、大車、大下坡。阿妮滑在最前面,阿布、阿杯、阿K追隨其後,地面雨水搞得一地濕滑,尤其白色邊線特別滑溜,偏偏大客車一路相逼只留白線與山溝間的柏油路面,根本險象環生,一點都不有趣!阿杯個人認為更不有趣的是甚麼都看不到!

又霧又雨又是風 雨衣風衣穿穿脫脫

伸手不見五指的大霧

滑了一個半小時終於接近觸口了,大小客車的速度也緩了,台18線在這邊折了個迴紋針的彎,車子們又堆擠成車龍,在山上就可看到底下的大排長龍,阿杯率著大家在車龍間鑽來鑽去,想羨煞塞車的人,這可比壓車下滑好玩多了!

下午3:15觸口到了,天長地久橋到了。這邊是阿里山公路由平路轉山路的關隘,阿杯已經兩年沒有來過觸口了,對此地的變化感到驚奇,兩年前觸口還是災害現場,整片山壁滑落覆蓋山腳下的建築,底下的全家便利超商被壓垮一半,停止歇業;而今,全家便利商店在原址上又營業了,遊客絡繹不絕生意興隆,當初裸露的崩塌地也長出了綠油油的植被,看不出曾經狼藉的記憶,但記憶還是在阿杯腦裡,當然也在脆弱的土地上,希望這邊的人都能居安思危,莫忘大自然的教訓。

接近觸口的阿里山公路


(左)今日觸口  (右)兩年多前這是片崩塌地

觸口橋

嘉義市 歸鄉

觸口既過,阿里山公路也算走到完結篇了,剩下的台18線是條平坦又筆直的大馬路,一路通往嘉義市。阿杯已經兩天沒騎平路了,看著眼前的康莊大道突然起了騁念,駕起公路車一路開始狂飆,時速一度衝破40,一股腦兒把其他拋得老遠,忘得一乾二淨。

「太快了啦!」好不容易追近阿杯的阿布拼命得喊,喊到阿杯終於聽到停下來為止。
「公路車也太快了.......阿K不見了啦!」阿妮隨後跟上說。
「是怎樣?我剛剛已經打到最重的檔猛踩還追不上!」阿K終於跟上還氣喘吁吁。

路遙知馬力,但日久也見人心阿!嘖嘖。

除了這場內鬨外其餘就了無生趣了,騎過八掌溪、進入嘉義市、陷入文化夜市、再駛進KANO圓環,阿杯帶大家去圓環邊的御香屋買遠近馳名的葡萄柚綠,當作旅行最後的禮物。最後,下午16:30四人四車騎進了嘉義火車站,卸下行李拆下裝配,把車託運了,阿K、阿布、阿妮是17:11的火車北上,阿杯是17:15的區間南下。

在嘉義車站的月台上大夥要分道揚鑣了,除了滿身行囊,還有手上這杯飲料,清香的綠茶載滿甜甜的果肉,再添一顆梅子的酸,猶如這趟旅行的辛酸與甜美,不如就以茶代酒,輕輕地道別,再敬這趟旅程勇敢的大家。

御香屋排隊買葡萄柚綠

嘉義市KANO園環

卸下行李後的單車
第三天的路線與主要停留點

新中橫之旅三日路線


開始懂了

旅程才剛結束,四人都還在返鄉的火車上,LINE上面已經開始熱絡討論著:

「下次再挑戰別條!」這次最慘的阿妮竟然率先發難。
「北橫放在七月會太遠嗎?」阿杯立刻發出英雄帖。
「完全不會阿!」阿K很爽快。
「仙妮説好XD!」阿布幫阿妮爽快。

相隔一週後,攻橫、路線、英雄帖還是在四人對話框裡此起彼落,阿布說當在台北過著又濕又冷的日子,就懷念起山上的一切,所有疲憊的記憶都可以省略。

阿杯:「可以理解為什麼我會掉進單車四橫的泥淖了齁?」
阿布:「下山後就懂了。」
阿K :「開始懂了。」
阿妮:「在家回憶的時候懂了」

阿杯完成中橫、南橫、和新中橫了,四橫夢就差北橫一腳,對這路上勇於相陪的人阿杯都萬分感激,但看到她們都能忘卻痛苦真心愛上台灣的山林,才是最令阿杯感動的。當妳愈常騎車上山就愈能懂,雖然充滿喜悅與成就感,但根本證明不了自己的甚麼,只是看到大自然給予的更多忠告,是那般的誠懇又是那般的殘酷,在痛苦與成就的交際處,在放棄與堅持的衝擊處,大自然幫妳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

人不辭路虎不辭山,走上這條道就很難全身而退。下一站,北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