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3, 2014

台南服貿之旅

感謝臺灣發生了這個事情,讓我做了「台南服貿之旅」一天半的地陪。

昨晚我們並沒有去林百貨與國民黨團部靜坐,只是從民生圓環要散步去神農街的路線經過了林百貨,不過3000人的規模還是吸引我佇足,但當時很清楚自己不會停留,因為發表演說的人在講「白色恐怖」,奇怪,群眾手上的花到底是太陽花還是野百合?

所謂「服貿之旅」,是因為從週六晚餐開始,我們行程裡的每分每秒不是因為服貿而討論,就是因為服貿的沉默。明明是來台南旅行又住在老屋民宿的人,竟然晚上看江院長的新聞看到兩點,早上醒來立刻開電視看馬英九的記者會。大老遠從台北來玩,卻寧可放棄台南的各種誘惑,只為了找個答案或方向以解心中無限的困惑。


我們聊了很多,把嗓子都講啞了,我多後悔沒有把對話都收錄起來,想藏在自己的書夾裡,不打算跟誰分享。這一天半和她們聊著服貿的種種,刺激自己去從更多面向看這個問題,就彷彿拿著探針刺著不同部位的自己,驗出自己的顏色,如果顏色是空白的,就得再努力思考找個自己的答案。這種漫長的過程,別人怎可能完全理解最後這個答案是為什麼呢?

服貿之旅的最後,雖然她們說不喜歡儒家,但我還是「強行」帶她們走進台南孔廟,只是想說自己經過幾年的經驗後,反而願意回來試著實踐儒家的思想(喜歡、相信跟實踐三者不一樣)。

我再次相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再聽隨「沒有國哪有家」的意識型態。從服貿事件中,我認識到即使沒有國家也要有自己,而人若要在一個沒有共識(國家思想)的社會生存,就不能沒有可以拉扯你的朋友,不能沒有會刺激你、提醒你、開發你、創造你的朋友,你可以拒絕國家的統治,但不能放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思想與自己的存在。

在爭論之中「物以類聚」的規則總是被放大,誰都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誰都容易被異口同聲的力量安慰。所以,很希望在每次爭論裡,我們都能找到更多想法一致的新朋友,即使只是砲口一致,也能對彼此真誠,不是利用;我更希望,在每次爭論裡,不要與老朋友因為想法不同而產生嫌隙,我們要冷靜地想想如果把政治這個寶蓋頭拿掉,你捨得失去誰了呢?


這是一篇跟服貿無關的服貿之旅日記。最後,以今天在南門路蘑菇三樓看到一首何景窗(2012)的詩做結尾:

補貨日
騎車轉轉台南
會晤朋友們
把部分的自己存給他們
把部分的他們存進自己
時間是水 我們是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