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5, 2011

台大女排隊遊(二):香港中文大學友誼賽

一早先在烏溪沙附近覓食,尋得一家多味美(Doreme Restaurant),認識香港人的早餐,螺絲就是螺旋通心粉,多士就是吐司,麥皮就是麥片,腸仔就是熱狗,其奶茶略帶苦酸味,上桌不加糖請自行調理。我覺得港人早餐吃很多,一份要價20元港幣以上,價錢和量都挺像一份正餐。


上太平

搭681公車從烏溪沙到中環要花上一小時,不過第一趟公車之行總是新鮮。到中環後轉車前往太平山頂,1號小巴僅容18人,我們分坐兩車,第一台完全是台大專車,也是開路先鋒,門一關就往山上衝。

不得不說司機大哥,雖然太平山最高也不過552公尺,但太平山好歹也是個山嘛,你這樣飆連市區都可開成九彎十八拐的境地,更何況是山勒…車上的我們能者東倒西歪,不能者頭昏腦脹,二十多分鐘的車程飆上山頂,時間雖短,但早已頭暈目眩的我們一個個踉蹌跌出車門,而「卸貨」後的小巴又帥氣得飆離,這時才有人發現它寫著:「特快小巴」,真是盡忠職守的特快小巴。




等另一夥人到了後便來到港島第一景點—凌霄閣(The Peak Tower),今日霧氣甚重,雲氣佈滿整個山頂廣場,倒戴半圓帽的凌霄閣就像山雲裡的巨像,更顯凌霄之意。太平山凌霄閣以俯瞰維多利亞港聞名,但今日能見度極低,我們無緣體會。我個人四年兩次造訪都被霧給侵擾,心有不甘阿!

中餐在翠華餐廳解決,這是香港有名的連鎖茶餐廳,但我們沒有吃飲茶,反倒仙妮想嚐點特別的魚蛋或豬軟骨,卻甚麼都沒有了,能否請特快小巴在點食材上來呢?填了點肚子後就往凌霄閣裡走,要去期盼已久的杜莎夫人蠟像館。



杜莎夫人蠟像館

杜莎夫人蠟像館總館在倫敦,香港分館於2000年開幕,內分「電影天地」、「體壇名將」、「蠟像作坊」、「名人派對」、「偉人殿堂」、「恐怖魔屋」及「音樂至尊」七個不同主題。看到電視上熟悉的人唯妙唯肖地站在眼前,我腦子盡是「原來他才這麼高!」、「原來他臉才這麼小!」等驚嘆號,當然搶著跟他們合照是必做之事,在每個蠟像旁佇足絕不是因為留連不捨,而是排隊等著合影,還要跟沒禮貌的大陸人卡位攻防戰。

小布和裘莉真是絕配,誰都想跟他們來一張照,還有妮可基嫚犀利自信的眼神在蠟像上仍表露無遺;周杰倫被擺在入口進來第一個看到的位置,背對著訪客、面對著群星,臉上有點憂鬱,根本人的自負不太相似;劉德華和古天樂近看還是帥氣十足,相較下郭富城雖然很帥,只是怎麼只跟我一般高;但若要說不高,李連杰和甄子丹才真的叫不高,不過他們在電影裡詮釋的形象集武力與道義於一身,應該足夠拉拔他們的高度了。




歷史人物區較乏人問津,但能把一些已故人物做得栩栩如真也挺不容易的,像是國父 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還有莫札特、愛因斯坦、畢卡索等等世界知名人物;另外,美國前後任總統排排站,柯林頓、布希、歐巴馬,旁有氣派辦公桌及國旗相伴,反觀希特勒和海珊被放在一起,以戰爭畫面為佈景,我根本視之為西方歷史觀的滲透。




花我最多相片記憶卡的是226公分的姚明,真是被做得太棒了!他樣子挺像姚明進NBA第二年的樣子,青澀乾淨的面孔、瘦弱的上肢、紅手環的精神象徵,不過與Reebok簽約的姚明竟穿著一雙Nike球鞋顯然有違現實,看來派個蠟像穿他牌並不違約呀!一旁還有一些運動明星,例如奧運金牌劉翔、近年有點灰頭土臉的老虎伍茲、英國足球帥哥貝克漢等,但我心中只想著:「如果Kobe在就好了。」


纜車

1:10大家各自尋寶歸來,我們要去搭著名的山頂纜車。纜車可從凌霄閣直接回到中環花園道,但有別於一般認知的「纜車」,你親眼看見它時就能立即感受它身的不簡單。山頂纜車其實是「纜鎖鐵路」,路面軌道長達1.4公里,由鋼纜拉動兩輛纜車上下來回,早在1988年就出現了,當時是有交通之必要,不然太平山上居民要下山都得靠「轎子」。纜車經過一百年的發展,由燃煤蒸氣改為電動、自動化設計大幅提升載客量,如今成了活歷史的觀光勝物。

纜車的車廂很大,木造的長凳復古味十足,走道鋪面呈現其怪的波浪狀,走起來礙腳,但等到纜車啟動後,就知道為什麼要做那樣了。山頂纜車往返太平山爐峰峽至中環,從海拔396公尺到28公尺,陡峻程度可想而知,站位的人就依賴地面的波浪狀設計站穩腳步,而有座位的人有如椅子後仰般躺在椅背上,是的,我們是「背朝下」的被運送,要是「面朝下」豈不要摔得亂七八糟了。纜車沿途經過白加道站、梅道站、麥當勞道站、堅尼地道站,然後到了中環花園總站,雖然各站都沒看到人上下車,但山頂纜車畢竟還是太平山居民上下山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設站有其必要。

回到中環花園道後,我們改搭敞篷巴士前往中環巴士站。敞篷巴士絕對是最適合香港城市旅遊的交通工具了,猶如置身在高樓大廈的3D場景中!下纜車上敞篷車,下敞篷車上大公車,整個下午就是這樣過去了,我們再度搭上681回到烏溪沙,車上大夥睡成一片,整天舟車勞頓真的很累,但今天還沒結束耶……該開始擔憂晚上怎麼打比賽了?




香港中文大學校園

五點左右我們換著隊服出來,瞬間像換景一樣,在這麼遙遠的地方出現一列熟悉的制服,整齊氣派,只是臉上的疲憊削弱不少「出國比賽」的氣勢。中大的遊覽車早已在門口等候,前女排教練曾碧珠老師、現任男排教練黃安東老師、現任女排教練以及幾個男女排隊員到場迎接,雖未曾見面但備感溫馨,彷彿自己是被期待很久的貴客,揪甘心!

香港中文大學位在沙田北岸,與我們住的地方距離不遠,只是中間隔著沙田海,我窩馬鞍山山腳,你鎮馬料水山頭,開車也要一段時間。香港中文大學今年年初曾來台大友誼賽,「紫金」配色令我印象深刻,今親臨中大校園,深感兩地學苑雛型的迥異之處。

在香港經常聽到「書院」,中大更含有多達六個書院,另有三個書院籌備當中,我回來查才弄明白。新亞書院(1949)、崇基書院(1951)、聯合書院(1956)早在中大成立之前就存在了,且散布各地,港英政府在1963年聯合三書院成立香港第二所大學,並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得名中文大學;1973年才全部遷到沙田新市鎮,擴建全港第一大的校園。實行「聯邦書院制」初期,各書院教學與行政獨立,1976年改制將權力收歸中央,各書院負責學生福利;所謂「全民書院制」就是每個學生與教師都有所屬書院,由書院負責他們的通識教育、宿舍、休閒設施與活動、輔導措施等。瞭解這些後,就明白為何中大校園裡每個書院區域多以宿舍、活動餐飲中心為主,而系所學院建築又各有其名了。


我們搭遊覽車遊覽中大,這校園好比政大或文化的放大版,道路彎曲起伏,樓房傍山而建,學校看起來賞心悅目,比起位在都市高價地段的台大校園更有奇幻旅程的感覺。中大設有校車,不然這校園太折磨學生了,我們到時正逢下課時段,不少學生誤以為我們是校車,想排隊等上車……很抱歉,這是中大校園觀光巴士,出發!

觀光巴士第一站來到新亞書院附近的合一亭,為什麼叫「合一」勒?因為附近有錢穆提碑「天人合一」,也因為這裡有一水池,緊臨至高點的崖邊,往崖邊望可以看到整面沙田海景色,往水池裡望可以看到自己傻呼呼的臉,若此時再從合一亭望,就可看到一排標有「台大」的孩子們,傻呼呼地望著遠處的霧景,然後傻呼呼地被倒映在水池裡,天人合一!說實在的,除非妳是看膩此景的中大學生,不然身在此處誰都會變成孩子一樣手舞足蹈、驚呼連連,妳看學長姊也是、老師不也是嗎?



觀光巴士第二站,每個大學都要有條大道—百萬大道。百萬大道位在校園的中心地區,一端是科學館,掛有巨幅中大校徽,另一端則是圖書館,比規模、比氣勢百萬大道皆不如台大椰林大道,但我覺得它有兼具豪邁又委婉的氣度。豪邁的氣度來自圖書館前朱銘作品--「仲門」,仲門是朱銘「太極系列」中拱門系列的首件作品,刻劃兩人對招的動感瞬間,立在廣場之上有如高手過招,眾人屏息凝望;委婉的氣度來自道旁的洋紫荊,微垂的身型形容一個學府溫柔謙遜的一面。洋紫荊是香港的港花,香港區旗上的符號就是它,三~五月正逢花季,從昨天起就發現香港處處開著紫紅、桃紅、白裡透紅的花,今也遍佈在百萬大道兩側。(經查紫荊花與洋紫荊不同,因樹型及名稱相近易混淆,前者是豆科紫荊屬,後者是豆科羊蹄甲屬,香港港花是洋紫荊,因洋紫荊首發現於香港)




觀光巴士第三站,每個大學都要有個湖—未圓湖,不過比醉月湖小太多了,小到我們一行人走進去就把湖景填滿了,不過未圓湖有條可容納我們全部人的石砌拱橋,相較下醉月湖的小拱橋……比較像給黑鴨白鵝走的生物廊道。




中大友誼賽

觀光巴士的終點站,來到崇基書院附近的體育館,終於回歸此行被喧賓奪主的主題了。歡迎會上中大女排隊員全體出動,還有中大體育部盧遠昌主任親自駕臨,現場準備豐盛的自助餐點,飢腸轆轆的我們卻也有點進入狀況了,開始思考不能吃太多,不然等下跳不起來。

老師秀出了2006年淡江預賽及2010年高海決賽的比賽影片,2006年的淡江體育館簡直是近年台大女排「瘋」格的起始,曾經的喊聲、哨聲、加油聲、振臂歡呼聲被音響放大在陣陣回音中,聽著聽著我遊樂之心漸滲出了熱血。中大則是端出了學校簡介影片,介紹中大校園的沿革、學制、榮譽、和發展目標,我暗自讚嘆真是座偉大的學校,姑且不論影片宣傳的成分居多,光是出一位諾貝爾得主--楊振寧博士就足以令人佩服了。

接著就是一連串的致詞儀式,中大由盧主任、曾老師、女排隊長先後致詞,敝方則有余老師、小狐隊長、艾珊學姊致詞,老師秉持友誼第一、切磋第二的期許,而艾珊學姊巧秒地詮釋兩校校訓的真諦,然後更上層樓地說:「今天雖然友誼第一,但還是希望學妹能打出一場精采的比賽!」是的學姊……但我們好緊張喔,尤其看到她們陣中立著前中國女排國家代表隊員張萍,1米9耶!我想念有小楓的天際線了。





歡迎會排場很大,但比賽就迅速確實,根本來不及好好熱身比賽就開始了,錠堯學長以一句:「可以輕鬆打,但是要華麗」揭開我們的本「職」。第一局由大二、大三打先鋒,大三正值年輕力壯、意氣風發的時期,搭配聯賽起就沒打過比賽的大二學妹,開局以一波連我們也看不太懂的戰術取得領先,不過當張萍轉到前排後,以一己之力屢屢壓迫我們的攻勢,學妹畢竟還是經驗缺乏,最終以16:25輸掉第一局。第二局由大四及研究所上陣,我六上六下讓對方摸不著頭緒,不過張萍的攔網及快攻、以及左手大砲的直線攻勢還是發揮功效,即使我們拼權力滾翻與撲接打出精彩防守,但最終還是以20:25輸掉第二局。第三局我方再度調兵遣將,穿著19、20號的退休老兵婷婷、宜芬揮刀上陣,外加搭配幾個年紀更大的研究生們,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好幾次來回數波拉鋸戰,婷婷不顧肚子抽筋持續奮鬥,宜芬拼命發揮其垂直起跳「摸」球到對方地上的能力,加上後排防守的加溫,終以25:23扳回一城。第四局老師再度放出大二、大三陣容,讓小學妹拿出意志力再奮力一搏,相較第一局的確有諸多進步的地方,但要跟對方選手比臨場學習力還是略顯不足,xx:25輸掉此局。最後一局派出多元年紀雜牌軍,中大的防守在前四局已磨出經驗,但我們也亢奮到高點,恩脆打出氣勢萬鈞的體保身手,直指對場無人之地,激烈鏖戰後台大有幸以27:25取得勝利。





比賽過程中,學姊們的加油聲令人難忘,幾年來我們早已習慣來自隊友、學妹、朋友、男排、還有某些粉絲團的加油聲,養成我們對聲音激素的需求,今天又多了學姊的添料,我在場上真的能感受到她們即時的供輸與期盼,尤其艾珊學姊扯破喉嚨的分貝,聲聲入耳聲聲驚人,讓我想到2006年淡江場邊的Amy學姊,還真不愧是姊妹呀!

賽後,曾老師跟我們說:「妳們到最後才拿出防守真功夫阿!」老實說,20件球衣都用上的陣仗要比經驗、比技巧、比防守可能不敢說,但要比體力、比氣勢大概也贏了八成吧!曾老師送我們兩箱水果,香梨真是太多汁太好吃了,現場人手一顆嗑了起來,不過我到現在還在懷疑:皮真的只要擦一擦就好了嗎?

就是累

打完比賽也將近10點,我們搭遊覽車回到烏溪沙,一些人搶在Wellcome拉上門前衝進去覓食,被關在門外的人則是在街頭逛了一圈,也因此發現兼具行人與單車專用的地下道設施,我欣賞這種尊重各種交通工具使用權的空間。晚間隔壁棟有偽泰勞下廚開火,把房間裡每個人餵得飽飽的,我們這邊則是討論著明天的行程,期待隔天自由行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