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9, 2001

情絲理路:烏魯木齊(三) 烏魯木齊市

* 情絲理路系列是在娘的指導下,由姊妹共筆,老姊撰寫主文,本人撰寫註釋 *

不識陽關路,心從定遠侯。黃雲斷春色,畫自起邊愁。
--唐‧王維《送王澹然判官》



一首「新疆好」,道盡新疆天好、地好、人好,雖然位於最偏遠的西部,天候與人文資源對於大都市是望塵莫及,但瓜果四溢飄香,礦產豐富難盡[1],一樣享譽全國。到底,新疆真的是落後嗎?

[1] 新疆的礦產?

新疆一直是中國主要的礦產區,其特點及優點有五:其一,礦種多,資源配套好;其二,它的主要礦產好,如石油、煤、鐵等,還有一些特產礦產,如新疆軟玉、鈉硝石等;其三,人均擁有量大,具有一定優勢;其四,新疆成礦條件很好,成礦類型多樣;其五,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如今新疆所產的礦產,佔西北第一的有22種,佔全國第一的有5種,產量可謂驚人!

看看它們的歷史吧!漢代絲路萌生後,就設置了西域都護府,為軍政制度首開先例,魏晉時期改郡縣制,唐朝都尉府、都督府制以及雷同內地的縣、鄉、里制,元朝行尚書省、宣慰司兩制度,清出設置伊犁將軍,十九世紀中葉後內憂外患屢見不鮮,建省勢在必行,但不同於「孤臣無力可回天」的臺灣,經歷嘉慶年間的政治家龔自珍「西域置行省議」一書,左宗棠的「設行省、改郡縣,為新疆畫久安長治之策」,及多人鼎力相助支持,早臺灣一年建省至今,將行政中心伊犁改遷迪化,而後民族意識和教育水漲船高,「啟迪教化」之意的迪化不得不更新洗面,改稱烏魯木齊─優美的草原,這正是新疆的寫照。

再看看文化教育吧!新疆是民族大熔爐,有十三個世居民族、十一種語言、七種文字[2],可說是語言文字的春秋戰國,自前漢文和維吾爾文則為主角,縣級以上機關發出的文件、公告、表冊、學習資料,都採用漢、維對照版,在臺灣為「地球像個村」風靡雙語教學時,這裡不論你是何種民族,一律雙語教學,只是學的並非英文,而是漢文,在重視未來國際溝通之前,先使國內自身「互通有無」。其實,在對岸較落後的地方,所謂的英文常是將漢音用英文字母發聲,一句「中國旅遊路線」,能譯成「Zhong Gou Lu You Lu Xian」,真不知是給外國人看的,還是怕我們這些「呆胞」看不懂簡字?

[2] 新疆的語言文字?

新疆位於邊境,又無天然國界,省內種族多,所使用的文字當然也多,有漢族及部分回人、滿人的漢語文字;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用的阿爾泰系突厥語,是用阿拉伯文為基礎的古老文字;蒙古族用阿爾泰語系蒙古族語,文字用胡都木蒙文;錫伯族用錫伯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滿語族;俄羅斯用的俄語……。大致來說還是以漢文、維吾爾文為主,我想若在新疆多待上幾年,就可以身具多種語文能力了。

重點是,看看省會烏魯木齊吧!誰也料想不到,差了個捷運、總統府,烏魯木齊竟然可以和台北並駕齊驅,不缺高樓大廈,不少文化濃味。進步到我們在這裡的五頓飯,全跑不同的五家五星級飯店,都還沒吃盡;繁華到街上年輕少女個個時尚流行,夜晚霓虹招牌高高掛,市民廣場徹夜人煙無息,一早車如流水馬如龍。在市區內有兒童公園和紅山公園,每年六月一日兒童節,家長會帶著小孩和荷包,到兒童公園過過期待一年的乾癮,而紅山公園可大有來頭:1788年烏魯木齊督統在這裡下令建造了九級青磚實心寶塔一座,名鎮龍塔,由崖腳往上望,寶塔孤身屹立,有如世世代代成百成千的孤臣孽子,以玉樹臨風之姿,對長江、對黃河或汨羅江長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或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抑或是「任狂歌,醉臥紅山嘴,風動處,酒林醒」,自嘆天涯淪落人。

忘懷傷感的一面,如今的紅山公園已是市人休憩佳處,文化民俗活動不勝枚舉,我們去時正逢其風箏大賽,一扇扇和我一般高大的風箏四處懸掛,巧思妙構,花樣百出,林木蓊鬱的公園頓時生色不少,依我看那些大蜈蚣風箏、長龍型風箏要飛起來恐怕不容易[3],中看不中用的成分居多;亭臺樓閣,飛簷斗拱,瓦當滴水,一座座中國建築參差錯落,就如蘭州白塔山公園和五泉山公園的建築一般,左旋右繞,永遠落在遊人的視野之中;登臨觀景台眺望,能俯瞰烏魯木齊的市容,真的要驚呼:「西北的台北呀!」因此,新疆究竟是如何?我說,是煥然一新!

[3] 能飛起來的風箏?

要風箏飛起來,與風箏的形式、牽引線、尾部有關,它的形狀必須要像機翼一樣能把空氣分離才能升起,其牽引線要能穩定整個運動中的風箏,而尾部除了好看之外,還要能保持平衡,使風箏適應不同的風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