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愁,茫茫劫,明月缺,鬱鬱佳城,中有碧血,碧血有時盡,血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北京‧香塚碑文
死亡是人人必經的歸途,在吐魯番有高昌是一個群民集居的城市,那過是的亡者住在哪裡?就在離故國北二里的一片開闊地,離都城不遠,因而取名「阿斯塔那」,即「首府」之意,漢人有「三堡」,維吾爾族有位大將名哈拉和卓,豐功偉業,古墓群東部則起他的名,漢人稱「二堡」,所以我們將參觀的應稱「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
古墓群就和現在公墓夜總會一樣,埋葬高昌王國的城鄉臣民,但卻按種姓分區埋葬,頗為嚴格,大概是方便生者尋找墳墓祭祖吧!因為考古發現,除以葬漢人為多,也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和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多是夫妻合葬,少數三具女屍合葬,還有整個家族並葬,由此種種證據,在在說明高昌王國不但對男女亡者是一視同仁,而且種族歧視淡薄,秉持的「凡是死者,必能在此安葬」的觀念。
天氣酷熱,我們不能離車太久,只下三個墓穴觀看。沿著樓梯下第一個墓穴的剎那間,能感受到空氣瞬間沉澱,陰風徐徐,原來吵吵嚷嚷的大夥兒立刻鴉雀無聲,管小姐開始用壓低的嗓音解說,氣氛詭譎而陰森,畢竟我們是在墳墓中嘛!
這個墓主是個官人,是由出土頓和文字記載中得知。整個墓型有如「甲」字,墳穴中是個倒「凹」形,前面平臺上靠牆的位置擺壁畫,外側停放屍體,通常是沒有任何棺木的,兩側平臺放置陪葬品,一般平民放木器、陶器,達官貴人才有加玉器,因此也可從中判斷亡者的身分,所有墓群中的墓穴陳設和形式大致如一。此墓穴中有六幅壁畫,左邊第一幅有一座架子,架上懸掛著一水壺,這樣設計能使壺中水不能太滿,過多則水壺會倒過來,水就流走了,影射做人不能太自滿,否則就算做再多的善功良德也是付諸東流。中間四幅分別畫上了土人、金人、石人、玉人:土人在所有記載中都沒有其紀錄,故關於土人至今仍然沒有頭緒;金人的嘴巴、耳朵都給布矇上了,代表一位不進讒言、不聞譖語,仁民愛物的好官;石人雙手敞開,忠實而大方,代表的是善於勸諫的人,就像魏徵那樣的人吧!玉人眼睛微閉如佛祖菩薩一般,沉心思慮問題,一副學問淵博的學者樣。最右邊那幅,畫有四樣物品,一條長方形黃色的地毯,一個盛水的器皿,幾束麥苗,幾段絲綢,為的是讓亡者雖遠離人間,仍能在地下豐衣足食─這樣的顧慮故今中外亙古未易,埃及人甚至還將土捏成僕人、牛隻、磨子,為亡者季耕耘、收割、服務,日子恐比生者更風花雪月了。
第二個墓依文字紀錄,是個普通平民的,壁畫有五幅,每幅的上方有一片黃色,表示遙遠的故鄉,下方畫了不同的鳥類,象徵不同的角色:頭一幅是一隻鳥獨站在一片綠草間,鳥代表亡者本身,他將綠意帶到邊疆;第二幅是一隻母鳥和一群雛鳥,指的是亡者的妻子和孩子;第三幅只有一隻孤獨惆悵的鳥,挺著長頸對空感嘆:「斷腸人在天涯!」寓意亡者的孤單;第四幅則是表明妻子的落寞;最後一幅的空中有幾隻大黑鳥,是表南飛的大雁,寄託著亡者想將自己思鄉的情愁傳達給遙遠的家園。我想,這個墓主一定是來自他地,然後客死異鄉,壁畫中的綠意,是天堂還是邊疆?若是天堂,那雖沒有親人的陪伴,也不會寂寞落單,遲早會團圓的;若是邊疆,除非是折了翅的孤雁,不然思鄉就飛回去吧!事業一身鏡花水月,不如回去還能安身立命的家。
第三個墓,也是我最期待的一個墓穴,裡面有兩具乾屍,我是屬虎的,中國人傳統認為屬虎的不能任意看見屍體,會沖到,偏偏我覺得老虎才有本錢鎮邪,向溫柔的羊怎麼擋得了?我毫不猶豫地進穴去,既來之則安之,要看到木乃伊是不容易啊!
當年有人過世後,人們開始開鑿墓坑,完成後按規劃放置陪葬品,用天然顏料畫上壁畫,然後再安放亡者的位置上鋪一層葦蓆,等一切步驟結束,阿訇為亡靈誦經超渡,接著讓所有亡者家屬親自躺到葦蓆上「量身」,看看舒服不舒服?合適不合適?再將已用水清洗、麻布裹上的屍體收好,最後把出口的通道堵塞,而裡邊永遠是空的。因此,我們也不好說那是「埋葬」,土根本沒蓋到,該說「封葬」吧!這樣,亡魂也出不來了!這兩具乾屍,左邊是一位年邁的男人,骨架窄小,因為年紀也大,人間該見的都見到了,是死亡為凡事,死時心如止水,如釋迦牟尼一樣含笑而去。至於他身邊這位女行,身寬體胖,表情複雜到扭曲、褶皺和重疊,比鍾馗更猙獰,她可能是被逼迫陪葬,在空氣稀薄又寒冷之下窒息而亡,生前最後一副面相瞬間僵硬,也說不定她是傷心欲絕,難過其夫先走一步,表情才會又哀又怨的。
若不是吐魯番氣候乾燥,這些屍體如何得以保存?全區出土了22具乾屍,其中還包括了南北朝時期高昌王國侍郎、宮廷侍衛軍中將軍張寧及其夫人,和左衛將軍、建義將軍張雄的屍體,雖然皆已乾癟,只剩皮包骨,不能媲美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利倉夫人[1]、巴澤雷克古塚出土的冰凍木乃伊[2]、托隆得出土的古屍[3],這些膚色潤澤,還有彈性的「鞣屍」,但在保住內臟之下不腐蝕,已經難能可貴了。其餘出土的,像陶棺、紙棺、唐墨、共命鳥紋刺繡、絹畫、泥俑、麵餅、文書等共有一萬多件,合稱「吐魯番文書」,沒有太多的字,卻帶著濃得化不開的歷史。
[1] 長沙馬王堆利倉夫人?
前二年故宮漢代馬王堆展覽中,層展出利倉夫人遺體的複製「人」,這是我見過唯一沒有拿出內臟卻能保存千年的古屍,它的方法不在屍體的處理,而是墓室和棺木的設計,墓室本身就深16米,是一個不透氣、不滲水的真空空間;而棺木有多層,內層是塗漆且厚木板做成,外層用黏性和致密性強的白膏泥,再加上吸濕性很強的木炭。
[2] 巴澤雷古塚的冰凍木乃伊?
這是蘇聯在阿爾泰山發現的,木乃伊是約在西元前五、四世紀的阿爾泰地區遊牧民族首領,人死後內臟掏空再放入墓塚,墓塚是用導熱性低的石塊砌成,熱量不易吸收,但是到了冬天,冷空氣易侵入,使較深的泥土結凍成永久性凍土,屍體因此長年被封凍起來。
[3] 托隆得山谷的古屍?
丹麥托隆得山谷從1640年挖到古屍後,在1950年代又發現一具鐵器時代的古屍,屍體完整到警察還以為是一起發生不久的謀殺案。古屍的保存歸功於那片泥炭沼地,因為沼地中含酸量和含鐵量很高,是造成「鞣屍」的條件。
古墓群大門口植了一大排沙棗樹[4],就是中國芳香美人之一─香妃所散發的味道,本來就已經是天生尤物的她,更能迷死一干男人,也不幸地被乾隆迷上,一次征戰,她與愛夫霍其罕從此有如與世隔絕,自古紅顏多薄命,年方二十七,就自縊而死。能說香妃的流芳千古,是沙棗樹的功,也是沙棗樹的過!
[4] 香妃味的沙棗花?
沙棗樹產於中國古時回紇地區,花小色白,果實帶動物性香味,就是有強烈的甜香味。中國三大芳香美人之一的香妃,據說已證實其味道就是沙棗花的味道,而且香妃也正是回紇一帶的人,所以日本某家化妝品公司利用沙棗花做一列「香妃產品」,可是造得了假香妃,豈能找出個假乾隆來?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中的人走了,張寧、張雄祖裔二人走了,老夫和痛苦的愛妾走了,香妃也走了,我真明白「生老病死」,關關必有,關關必經,要說看破生死?不必!只要我能珍惜現在所聽、看、聞、吃的,就算不虛此生,誰也難料死亡會不會在下一秒降臨,所以,我要回賓館將心力交瘁好好解除,為珍惜下一個景點作準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