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舊治月氏西,城郭蕭條市肆稀。遺跡尚存唐制度,居人爭睹漢宮儀。
梵宮零落留金像,神道荒涼臥石碑。征馬不知風土異,隔花猶自向人嘶。
--明‧陳誠
我們過了在火車上的最後一夜,一早起來即將到達全中國最低、最熱、最旱、也是最甜的城市─吐魯番[1]。為什麼最低、熱、旱、甜呢?吐魯番位於海平面以下155公尺,在火焰山中心的愛丁湖是最低漥的,此為最低;一年中氣溫可高達攝氏49度,每天下午兩點是一日之溫度最極限,此為最熱;年雨量16公釐,遠不及一場納莉帶給臺灣的雨量,但年蒸發量有3,000公釐,此為最旱;因日照長、溫差大,水果糖分易沉澱,尤為甘甜,以葡萄、哈密瓜[2]最聞名,此為最甜。
[1] 吐魯番?
「吐魯番」在突厥語的意思是「富庶豐饒的地方」,吐魯番盆地是吐魯番地區的主角,在三千萬年前新生代喜馬拉雅山運動時期形成,地質學家懷疑此地曾經是海岸,因為發現魚類化石,二億年前才開始成為陸地。吐魯番地勢險峻,北有天山,西有喀拉烏成山,南有庫木塔格山,東有加爾里克山,盆地內有全國低於海平面155米的艾丁湖,以湖為中心向外增高,吐魯番素稱「火洲」,氣溫高排行全國第一,來過的人一定印象深「熱」啊!
[2] 吐魯番的哈密瓜?
哈密瓜俗稱甜瓜,維族人稱它「可洪」,世稱瓜中天王。哈密瓜營養豐富,含糖量7%到17%,纖維素0.4%到0.8%,有維生素A、B2、C2、蘋果果酸、尼克酸、鐵、磷和鈣,其中鐵的含量是牛肉的17倍。
到了吐魯番,我們的旅程就進入新疆省。新疆原名西域,是一種通稱,非漢族的少數民族大量群居於此,西漢時已有36個部落分布各區,因為與中國相鄰,經常成為中國最頭疼的外患。在清朝,康雍乾三世皆致力平定西域的紛亂,尤以乾隆時成效最彰,好大喜功的乾隆遂將西域改名為新疆,中國的海棠業才成型。而「疆」這個字,更將新疆省的地理型態完全地勾勒出來:右半邊的三橫,由上而下分別指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上一個「田」字指北疆的準噶爾盆地,底下的是塔里木盆地;左半邊「弓」字表國界,與八個國家相鄰相依,長有5,400公里,「土」字則說明境內多土少水少綠意。
新疆省中維吾爾族人口占34%,在吐魯番的還非常傳統,頭戴朵巴,小女孩穿著傳統服飾,紅裙配黑背心,也有愛特蘭絲綢所製的連身裙,運用紮染技術,色彩鮮豔交織,質料薄而光滑,最具維族民風了。在西安,小仁兒就說維族人是五官分明,明眸皓齒,眼睫毛長得像梳子,以「三毛」最漂亮:第一代維族人稱「一毛」,和國界外的外國人結婚,生下來的孩子稱「二毛」,二毛在和外國人生下的孩子叫「三毛」。我想混血兒比較漂亮是事實,在生物學上也說混血容易將雙方的優點顯現出來,真的看到時,還是很訝異。
經過一個多小時,車子才駛入市區,市區的招牌和路標除了漢文,也有維吾爾文,整個市區很袖珍,就兩個十字街,人口不過20萬,要到附近的景點參觀,車程都要20分以上,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熱』乎!」我們在吐魯番綠洲賓館內休息到三點半,避開最熱的時段。
大家儘量穿上淡色的衣服[3]要與熱戰鬥,首先前往高昌故城,一個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但沉睡七世紀的國家,因為位於高處,物產昌盛,而起名「高昌」。最早,高昌試車師前國的一處政治經濟中心,地位重要,但當初建築都只用黃土夯成的低矮城牆,規模很小;西元420年,柔然人入侵,經歷張氏高昌、馬氏高昌和麴氏高昌三次不同的政權,社會是動盪不安,直到中國隋朝時,其國王迎娶隋朝華容公主,政局漸穩,到唐朝時達到鼎盛,全國人口有三萬七千人;但好景不常,1275年,成吉思汗佔領高昌,收高昌王為第五子,並將女兒嫁給他,成吉思汗在政治上並未有所干預,後有另一領袖赤哈爾斤提出不要生存在沒水沒草的地方,要有蒙古大草原一樣的土地,因而意見分歧,高昌開始內內訌而衰落,終至滅亡。
[3] 酷熱的沙漠人?
沙漠很熱?沒錯!可以不穿衣服嗎?有錯!不穿衣服沒幾天就成「開放型」黑人了,還會併發皮膚病變呢!酷熱地區的人一定會把自己包裹的密不透風,而且大都穿白色的,因為其他有色衣裳都比白色的更會吸收光和熱,會成為「悶燒型」黑人。如果氣候潮濕的話,可以穿透氣材質的衣服,如果像沙漠一樣乾燥地區,可能就要防脫水,最好穿上「雨衣」以防漏水。
可汗堡是座圓形的建築,上方沒有頂,從內、從外看都像極了臺北的天文台,只是看的不是天空,而是炙熱的烈陽。堡內是供僧侶休憩的地方,牆上有一孔孔小洞,就權充佛龕擺佛像;若嫌太陽太曬,在頂邊架竹竿,鋪上葦蓆,便能解嚴熱之苦。而佛塔卻一點也不像塔,一大塊黃土塊,凹凹凸凸的被鑿了許多坑,據說當年玄奘就曾在這兒開講佛法呢!在佛塔背陽處,是高昌故城最陰涼的地方,我在那兒佇足良久,享受難得的蔽陰和微風。
坐著維族傳統的交通工具─驢車離開故城,車夫為了和我們做生意,忙得不可開交,驢子卻悠閒散步,拉長我們的交易時間,令我吃驚的是一個維族男士,手持的五個駝鈴,對我以維族式的臺語說:「一百元!」可見臺胞是高昌故城的常客。
我實在很難想像,這麼熱的一個不毛之地,連空氣都是滾燙的,也有國家能建立?那種耐旱、堅毅的精神是天生的,亦或不得不然,世界真是千奇百怪,人更是神奇,一物剋一物,我還是百思不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