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地靈泉一曉清,渥洼猶是昔知名。一彎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鏡比明。
--清‧蘇履吉
在敦煌吃的那頓晚餐,是最難消受的,看著滿桌山珍海味,心裡卻惦記著飯後要去的鳴沙山,一處舉世聞名,一處我在地理課本看過圖片後就魂牽夢縈的地方。
中國東西長,橫跨四個時區,但全國統一採用北京時間,因此愈西邊、天愈晚暗,敦煌的白天要到晚上九點才開始落幕,想見皓月星空、繁星點點,要等到十點以後。所以,我們飯後去鳴沙山並不是夜遊,是最佳的涼爽時段,還能等著一睹沙漠的黃昏美色。
就說很早以前,有位大將軍領著一批軍度征行,雄赳赳、氣昂昂地在沙漠中前進,突然一陣狂風大作,捲起滾滾黃沙如巨浪,一波一波不停歇,將整支軍隊殘酷無情地吞噬在漠海萬丈深淵中,這位將軍臨死前心有未甘:我一個萬夫莫敵的男子漢,願得此生長報國,奈何未酬身先死!於是他的靈魂經常在沙漠中擊鼓吶喊,就是我們聽到的沙鳴聲[1]。可惜的是,我們在鳴沙山未逢這種奇遇,聽不到沙子的合唱,有的是人聲鼎沸,嘶嘶駝鳴,和時近時遠的駝鈴。
[1] 鳴沙山的沙鳴?
沙有鳴聲是鳴沙山之名的由來,但沙子會叫在其他沙漠或海灘都可能有的現象,所以,鳴沙山這個特色是不能申請專利的。當風吹或有人去踩沙子的時候,會造成沙子下滑崩落,而當兩股不同流動方向的沙流相會時稱沙的剪力,所產生的磨擦與震動就會發出聲音。那為什麼人對鳴沙山的沙鳴有感覺,卻沒聽過「鳴沙灘」或「鳴沙大沙漠」等名稱呢?我想可能是海邊浪聲大,大沙漠風聲大的緣故吧!
鳴沙山位於敦煌是南五里,山的北麓就是有名的月牙泉。沿著攤販雲集的長路,過了牌坊,進門便見一大群沙漠之舟─駱駝,背負著坐墊,駝峰東倒西歪[2],飼主不顧牠們的勞累飢渴,一掌又一掌,聲聲催,催牠們趕快起來載客人,好充實自己的荷包;我輕輕坐在駱駝背上,顛得厲害,不知是路的不平,還是駱駝的疲憊,我想安慰牠,但他不會懂的,只能默默地看著脫落的駝絨散在地上,夢中的浪漫原來雨事實的殘酷一體兩面。
[2] 駝峰東倒西歪?
我們在鳴沙山騎駱駝時,每隻駱駝的駝峰都歪歪斜斜,它們應該是好久沒吃東西了,老陪著主人在鳴沙山賺錢,駝峰裡都沒脂肪了,難怪毛都掉了,身體枯瘦,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不像在嘉峪關和書上的駱駝,隻隻毛髮密實,駝峰豐滿,更不像絲路起點的雕像群中的駱駝,走起路來還趾高氣昂,可是還是要在那兒跑來跑去。
早在火車翻越烏鞘嶺時,就期待見到沙紋波海[3],但一直到嘉裕關都只有戈壁灘,使我大失所望!真正面對大漠,無以名狀,啞口無言,文字怎能形容那自然造化,心中老盤旋著「永恆不變」和「滄海一粟」的念頭,不禁濕了眼角。揮去莫名的激動,滑沙去吧!買了十元的票,五元是爬上一百多米的樓梯,五元是坐滑車滑下來。我費了好大的功夫,才爬上階梯,在沙漠中看似近,實則遠,軟軟的沙子緊緊地抱住我的腳,每一腳每一步都是十八相送似地不捨,還餽贈一鞋沙。在沙丘上休息許久,放眼瀏覽,沙浪起伏,天是藍的,萬里無雲,矇著一層金紗,奇怪的是還鑲了一道彩虹,遠方的坡上有幾粒芝麻點在移動,是駝客!
[3] 沙漠中的沙波?
從高處看沙漠,會看到一條條的沙波紋路,有縱向的、有波浪形的,還有堆積成丘的,為什麼呢?當兩個相鄰的漩渦交會,如果產生上升氣流,會把沙子聚在一起形成沙丘,如果產生的是下降氣流,沙就會被吹開,而是借上沙漠地區多吹南風或北風,所以紋路多縱向。有時候在平面沙地上,風吹起,一些沙子隨風飛起然後落下,當第二波風吹起時,又有一些沙子飛越先前落地的沙子再落下,而形成一波一波像波浪的沙紋;如果這種風吹沙的情形出現在凸起的沙丘時,就有可能導致沙粒位移,這都是沙漠中特殊的景觀。
滑沙需要一點技術,身子若前傾,速度會很快,若後仰,速度就較慢,雙手要插入沙中控制方向。沙子很燙,我初次將手伸入,本能地立刻拔出,但為了安全起見,我還是必須用手來調整速度與方向,久而久之也不怕了,我故意慢慢滑,貪婪地、縱情地釋放自己在這片沙波。
下了山,我們到月牙泉,它的古名是沙井,及沙漠中的井水,自漢朝發現至今未曾乾涸過,始終澄澈透淨,無論風怎麼吹,沙子都不敢侵入泉源,幾千年來它就如一彎月如鉤,時間歲月在這裡停頓,是奇景!這兒的人說戈壁灘有三寶:石子、沙子、駱駝草。駱駝草是駱駝最愛吃的草,長著比玫瑰多而密的刺,導遊說它可以幫助駱駝消化食物,依我看駱駝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除了它沒有可吃的,為了和「天下第一泉」石碑合影,我一屁股坐下,就領教到駱駝草的厲害,這東西如何教駱駝愛吃呢?有柵欄圍著月牙泉,泉水邊漫著一圈蘆葦,欄杆上有飛天的圖像,泉邊一處亭臺樓閣、迴廊,有些突兀半還不至於剎風景,深沉的色澤襯托的黃沙山,有置身江南遠望西北的感覺。
天開始紅了,要和鳴沙山、月牙泉道別,百感交集,今生今世能再來嗎?摸一下駱駝也好,滑一趟沙也好,只求它別再回憶中離我遠去…抓一把沙,紅、綠、黃、白、黑的沙,隨我回家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