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吹;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王維《涼州詞》
曾經,我在電視新聞中看有關夜光杯的報導,記者用攝影機以藝術角度將夜光杯的晶瑩剔透展現地淋漓盡致,在夕陽西斜、紅靄紫霞之下,夜光杯像玻璃一樣,也散發著橘紅的光暈,彷彿夕陽是落在裡頭,隔著一片螢光幕,我的目光滯留了…
雖然夜光杯在酒泉最出名,所謂「金張掖,銀武威,玉酒泉」嘛!但是河西走廊中綠洲城市都有夜光杯的蹤影,因為其原料祈連玉出產於祁連山,而祁連山就臥在河西走廊旁邊。正確地說,祈連玉應該說是蛇紋玉,臺灣的花蓮也有出產,我們在嘉裕關市參觀了夜光杯的加工廠。
取得材料後,必須經過三到五個加工步驟,先將外形輪廓打好,在掏空中心,然後慢慢地將杯壁磨薄,薄如蛋殼,熟能生巧的師傅一天可以磨八個,學徒只能四到六只夜光杯,邊磨邊淋水,能增加光澤,也能減少粉塵汙染,最後再拋光[1]。夜光杯的成品有墨綠色、黃色或白色,具透明度,兩只相敲,發出清脆的聲響,它雖不像夜明珠能自行發光,帶杯中盛酒,對月而望,也一樣燦爛無比,且常常飲用夜光杯所盛的九,對身體有益,因為祈連玉本身含鐵,能被人體所吸收。
[1] 玉器的拋光?
一般人認為拋光這個工作,有把凸起來的部分壓擠到凹下去的地方,也有人認為藉由拋光時所產生的熱熔掉不平滑的部分,使其光滑,但拋光的作用卻只是很單純地想把凸出來的部分磨掉而已,不需做過多的猜測。
早在西安,我們也見過著名的藍田玉。李商隱《錦瑟》中:「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以及人常說:「藍田出美玉,美玉自藍田」,句句說明藍田玉的珍美。春秋戰國時,楚人卞和發現了一塊璞玉,雖然未經琢磨,外形好似一塊粗糙的石頭,他仍決定獻給楚厲王,但宮中玉匠未曾見過璞玉,認為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卞和因此被斬斷了左腿。楚武王繼位後,下和立刻攜帶著璞玉求見陛下,只是玉匠鑑定結果依然,他又失去了右腿。多年後,楚文王登基,文王為了振興楚國,禮賢下士,卞和知道是個好機會,但已無法行走,非常傷心,在山腳下嚎哭三天三夜,眼睛都出血了,終於讓文王得知此事,命人剖開璞玉,果然是塊光潔玲瓏的寶玉,屬稀世珍寶,於是命名為「和氏璧[2]」。西安的人認為和氏璧即屬藍田玉,而新疆卻認為是產於新疆的和闐玉,幸好甘肅人沒跟著爭是祈連玉,當然,能產出傳說中精美細緻的美玉,實在非常風光,難怪每個產玉地爭先恐後地搶著和氏璧的母親啊!以至於經過了「完璧歸趙」,「秦皇璽」幾度易手,至今和氏璧仍是身世如迷,下落不明了。
[2] 和氏璧到底是甚麼玉?
當一個人出人頭地後,總會有人想和他攀關係,與有榮焉一下,玉也不例外。今兒,明聞古今的和氏璧列入「失蹤玉口」的名單,陝西省說它是本省產的藍田玉,新疆說它是本省出的和闐玉……哈哈!古人把美麗的石頭都稱玉,但現代的礦物學家把玉的定義用硬度定了出來:世界上只有兩種玉,一種是閃玉,硬度6到6.5,比重29/10到31/10;另一種是輝玉,硬度6.75到7,比重33/10到34/10;其餘的漂亮石頭稱「似玉」,像蛇紋石、長石類、碳酸鹽類、石英類等皆在定義出爐的那一剎那從「玉」的身價跌到「石頭」。所以,和氏璧如果是新疆的和闐玉,那它是閃玉類的「真玉」,又如果它是陝西藍田玉,就變成碳酸鹽類的「似玉」。
不過,最近有新的研究,根據西漢劉安《淮南子》中記載,卞和位獻玉「泣血於天荊下」,荊山位於湖北,但不產玉;又據唐末五代杜光庭《錄異記》說和氏璧「側而視之色碧,正面視之色白」,這種特性符合拉長石的特色,而荊山也產拉長石,哇!可是拉長石連「似玉」的頭銜都沒有,只是石頭罷了!那和氏璧究竟甚麼來頭,楚王和卞和為它鬧翻了,秦王和蘭相如為它吵翻了,現各個產玉省分也快為它爭翻了,但一切答案只有靜待它出面說明了。
玉,的確雅致,使用玉器早在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就成就非凡,有龍形玉、玉馬蹄形器、玉豬和玉龜…中國人也一向離不開玉,商周時代玉是禮器、祭器[3],能佩帶的人有其身分與地位,而儒家思想將玉是為具仁、義、禮、智多種美德,因此「君子之德如玉」,漢人乾脆做成「玉衣」保護屍體,玉珮的佩戴漸漸普及,許多人一出生就佩戴玉珮,據說能保佑平安,若玉碎了,表示他代主人受罪,紅樓夢中賈寶玉出生就有玉,待後來玉弄丟了之後,他就失魂落魄,但是,依我之見,玉其實只是個漂亮的石頭而已!
[3] 玉是禮器與祭器?
中國人從古至今認為萬事有規矩,萬物有階級,禮器是正式場合所需要的象徵物,自然有階級,自然有規矩,「六瑞」是代表身分的禮器,天子用鎮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用穀璧、男用蒲璧(公侯伯子男是諸侯的階級),而且嚴格限制,不可逾越。祭器是在祭祀時使用的,稱「六器」,也有著不同規矩,祭天用蒼璧、祭地用黃琮、祭東用青圭、祭西用白琥、祭南用赤璋、祭北用玄璜。相信對禮器不是很瞭解的人看到這些怪名字一定一頭霧水,他們的名稱和動植物的學名相反,第二個字是「屬名」,也就是器形;而第一個字是「種名」,是形容它們的花紋或顏色。
「玉不琢,不成器」,一塊塊玉石加工後,在販賣部已身價倍增,夜光杯、手鐲、項鍊、念珠、如意、玉珮、玉爵等,多得讓我們目不暇給,快給玉鑲上了,如癡如醉地掏出荷包,好好地買一番,紀念、送人已無所謂,能不能保身是其次,握著溫潤的玉,感覺自己就是一位君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