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樂則為五毒惱,物欲終使慈悲離,驕傲自慢是非因,獨居自無口舌災。
心離散亂修專注,寂處能邀勝伴來,安守卑下得上位,緩行偏能成速達。
--密勒日巴
塔爾寺不收覺姆,全寺屬喇嘛的天下。喇嘛們除了唸經、打坐,他們的手工藝更是高明,締造了塔爾寺的三絕─酥油花、堆繡和壁畫。
塔爾寺內設有酥油花館,收藏今年兩組參賽的酥油花作品。傳說早在西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和松贊干部聯姻,從長安攜來一尊釋迦牟尼的佛像,西藏的佛教信徒為表虔誠,在此佛像前擺了一束酥油製成的花。塔爾寺以此為習俗,再經幾位藝僧精心鑽研新的技術,自西元1594年後,一年一度的酥油花選拔即成了塔爾寺的一項盛事,也是不可或缺的重頭戲了。
製作酥油花是有三十多位年紀較大的藝僧,他們分成上酥油花院與下酥油花院,每年由兩院來競技。首先,先用木板當支架,再綁上稻草塑型,然後使用前一年的舊酥油作品融化而得的酥油打底,接著將各種礦物磨成粉,柔進酥油中,使其五彩繽紛,就像各色的黏土。再來的工程可是關鍵了,開始捏造作品:各種佛像、人物、飛禽走獸、樹下花卉或亭臺樓閣。全部作品可達高一百多公分,寬三米以上,消耗了一千多公斤的酥油,真是工程龐大哪!我心想自己都不能接受酥油的酸味了,還要持之以恆地做上三個月,唉!宗教的力量會使人潛力無窮!
館裡正面的是第二名的作品,主體除了酥油花,多是庭臺樓閣,以及精緻的小船與清代小卒,好像是描述清代那位皇帝大壽,大夥兒熱熱鬧鬧,張燈結綵,這件作品色彩鮮豔,人物栩栩如生,隨時都可能蹦出來似的;第一名的作品卻略顯嚴肅,題材以佛為主,人物只是微微淺笑,優雅的捧著法器或吉祥物,色澤柔和,沒有強烈的對比。我較欣賞第二名的作品,因為運用靜物刻劃高貴典雅並不難,能讓他們整體活起來,表現出生龍活虎的動態,才是技高一籌!
在經院中有鎏金[1]和貼金[2]的高大佛像,還有堆繡,一種具有立體感的藝術。先將所需之色的綢緞剪下,塞入羊毛、棉花,在繡至布幔上,更珍貴的是,堆繡的題材均屬黃較內容,一些人物如金剛、羅漢,它們的眼珠是黑寶石鑲上去的,而白皙的牙齒則是用象牙,乍看時那雙咄咄逼人,牙齒卻晶瑩剔透呢!平時這些堆繡是深藏不露,常到曬大佛[3]時才會亮相。
[1] 何謂鎏金?
鎏金是一種火烤的鍍金法,鍍品的材質最好以純銅、純銀、或紋銀,其鍍金過程很複雜,請看我的繪圖。
[2] 何謂貼金?
在所有金屬元素中,今是延展性最好的元素,貼金的作法就是利用金的此種特性,將金槌擊碾壓的方式壓成比紙還薄的金箔,然後用生漆或桐油調配的膠合塗料,把金箔一片一片黏到要裝飾的物品上,再用細毛刷不斷按壓,使其緊密結合而不讓空氣滲入,最後使用瑪瑙或硬玉製的壓光刀壓磨全部貼金面,把金箔交接處壓平,如此就大功告成了。
[3] 何謂「曬大佛」?
每年農曆四、六月,藏傳佛寺會在兩次法會中台大佛像出來曬太陽,表面上可以讓信徒瞻仰佛像,沐浴佛恩,實際上是趁著四到六月天氣晴朗,藉著曬太陽防止佛像遭到蟲蛀。
在小金瓦寺內有1990年所繪的的壁畫,但感覺上好像是昨天畫的,因為他們所採用的顏料[4]非常天然,歷久不褪色。雖稱之為壁畫,但是畫在布上,而布是黏在牆上,顏色多樣而柔和,以人物及佛像居多。通常壁畫下方會用布幔遮住,一則防範陽光照射,二則避免訪客的撫摸,可是我們只需稍微高抬手腕就能摸著它了,恐怕也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我看要加片玻璃囉!
[4] 壁畫上的天然顏料?
要談天然顏料,最出名的是那由綠色和黑色交雜排列的孔雀石,孔雀石是從接近地表氧化區得含銅礦物變化而成,是一種鹽基式的碳酸銅,由孔雀石的分子式發現其含銅量高達57.4%,所以看到了孔雀石就表示有銅礦。孔雀石本身色彩鮮艷美麗,磨成顏料呈綠色或藍綠色,是壁畫上的主要顏色。至於藍色是由青金石而來,青金石不是一種單純的礦物,是混合多種礦物,所以它會隨組成的成分不同,而呈現出不同深淺的藍色。
另外還有石青與石綠,兩者都是屬於鹽基式的碳酸銅,其化學式分別為Cu3OH2CO32和Cu2OH2CO3,藏畫是將二者研磨成粗細不同的四等級粒子,作為深淺或層次不同的色調使用,再加上在作畫過程中必須將顏料混著動物的膽汁、骨髓和金子、銀子在塗上去,這樣顏料就可以長久不褪色而且金碧輝煌了。
藏傳佛教中還有種精美的藝術─唐卡,藏語是tangka,是布面的刺繡。藏人原本靠游牧為生,攜帶佛像遷移不便,因此將佛像畫在布幔上,可以捲成一捲隨身攜帶,而形成今日的唐卡。唐卡也有貼布、堆繡、版印,甚至於手繪的,像中國的卷軸畫一樣吊掛在牆上,除了禮佛,也供觀想、裝飾、較學之用。看著唐卡不禁要感嘆:藏人生活清苦、勞碌奔波吃了有一頓沒一頓,卻能在這些五顏六色,安詳或猙獰,菩薩或護法的圖像得到安慰,自由自在,和樂融融;反觀我們自己,天天衣食不缺,有水有電,仍貪得無饜,真該懺悔懺悔!真該學習知足常樂呀!
人情方面,藏人很熱情樂觀。出了塔爾寺行經一小片草地時,便見四個少年喇嘛圍坐在草地上聊天,非常開心快樂,他們不在乎身旁路過的人們,他們也不需要在乎,因為那是他們的生活,也或許是例行公事,我們只是訪客,干預了他們,但他們若歡迎你,會為你披上一條「哈達」,為一種長方形紗帛,以表敬意,雖然也會用窄寬來區別身分,不過,那分真心不難看出。導遊馬小姐是藏人和漢人所生的混血兒,也流著藏人那股熱情的血,為我們引吭高歌:
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那裡有條美麗的河,
阿瑪拉說那裡有山坡(牛羊滿山坡),因為那是菩薩保佑的。
藍藍的天上白雲朵朵,白影相映滿山坡(美麗河水泛青波),
這裡的秀鷹暫時飛過,留下一首動人的歌:
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