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6, 2001

情絲理路:西寧(二) 塔爾寺

* 情絲理路系列是在娘的指導下,由姊妹共筆,老姊撰寫主文,本人撰寫註釋 *

不曾有一法,不是因緣起,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宗喀巴  



參觀塔爾寺,肯定要提及佛教的發源了。最早佛教在中國分為三種派系:南傳、分布中原的漢傳跟分布青藏高原的藏傳,而藏傳又有五個支流:薩迦派(紅教)、寧瑪派(白教)、噶舉派(花教)、噶當派(黑教)、格魯派(黃教)。而其中格魯派起自於15世紀,今有3,700多座寺院,主要有六座,稱之「格魯派的六大叢林」,即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札什倫寺四座在西藏,拉卜楞寺位於甘肅南部,而位於青海的即是塔爾寺,但規模最小,擁有15座殿堂,900多座僧侶處所。

雖說這塔爾寺的規模最小,但在黃教中地位不小,因為次處為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出生地。傳說宗喀巴出生後,剪臍帶而滴血的地方,後來長出一棵菩提樹,樹上的十萬片葉子均浮現佛祖第七種的化身,真是玄哪!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所說的菩提樹並非我們在台灣常見的那種[1],不過沒關係,佛家的偈語說「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嘛!因此,如果今天有人在夏威夷一顆可可樹下修成正果,那棵樹就可以叫「菩提樹」!

[1] 菩提樹究竟是甚麼樹?

佛教中提到菩提樹是眾說紛紜,我在一篇鄭元春先生的文章中看到一些分析,文中說菩提樹至少有三種:第一是「印度菩提樹」,桑科榕樹屬的熱帶樹種;第二是「南京椴樹」,田麻科的溫帶樹種,原產於中國南京、江蘇一帶;第三是「糠椴」,和南京椴樹相似,但葉形略有不同。以上三種樹皆有開展的樹冠,均心形葉,葉端尖狀,關鍵是釋迦牟尼當年是坐在哪種樹下成佛?我們必須能確定他悟道的位置,才能參考當地的樹種以釐清菩提樹的本尊,不過在塔爾寺的兩棵菩提樹皆不屬於以上三種,可能那是宗喀巴專用的菩提樹吧!

宗喀巴三歲時被父親許給寺院,七歲出家,十三歲則前往西藏苦修,在他二十二歲那年,他的母親因為思念他卻見不到他,宗喀巴就告訴母親,在他的出生地建一座塔,然後用黃色的綢緞包住那棵當初長在滴血處的菩提樹,那年是西元1379年。而後1560年有人在附近修了一間小禪房,供人禮佛;1577年在小禪房旁邊建了座彌勒佛殿,供奉彌勒佛十二歲的塑像,至此之後漸漸擴建,因為先有塔、後有寺,因此稱為「塔爾寺」。

塔爾寺前停車場有八座塔,稱為「如來八塔」,藏人將塔分為舍利塔和紀念塔,此如來八塔有兩百多年歷史,屬紀念塔,紀念佛教始祖釋迦牟尼一生八項功德。第一是蓮聚塔,只的是釋迦牟尼出生時像東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蓮花;菩提塔,描述佛祖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故事;初轉法輪塔,藏人指轉法輪為講法之意,此塔紀錄佛祖第一次為弟子講經;降凡塔,佛祖三十五歲上天為母親超渡,事後沿天梯而下來普渡眾生,因此此塔上加有一道梯子;降伏萬盜塔,指佛祖糾正社會上錯誤行為的功蹟;息爭塔,佛祖平息因種性制度[2]而互相競爭的各門派系;祝壽塔,指佛祖的弟子為祂祝壽;涅槃塔,此塔指佛祖已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祂已成佛。特別的是,最後一塔位用任何梵文刻寫,意指佛祖一生功德無量,無法用文字書寫,其實宗教有時很矛盾的,若涅槃塔不肯刻文字的理由,那前七塔豈不是都是子虛烏有?

[2] 種姓制度的真正意義?

西元前1500年,阿利安人入侵印度北部,將族人分成三個階級:第一級是祭司,稱「婆羅門」;第二是貴族,稱「剎帝利」;第三是平民,稱「吠舍」;又把當地的原住民—達羅毗人歸於第四階,稱「首陀羅」,只能做上述三個階級的奴隸,並禁止他們與阿利安人通婚,若出現兩族的混血兒,稱「休達」,是地位最卑下的賤民。阿利安人以婆羅門人的頭、手、腳等的不可改變強調四階級的不平等與不可改變,其實種性制度是基於種族優秀的觀念,為的是保持征服者優良的血統;二十世紀希特勒的種族優秀論,認為日耳曼人是最優秀的人種,加上不滿猶太人控制經濟,故大肆屠殺猶太人,這和阿利安人的觀念類似,其實這種理念是會導致敗亡的,不可不小心。

馬小姐帶著我們步行一條巷道內,卻見身旁這大殿堂的窗戶都給封死,稱為「盲窗」[3] 。這宗教除了有很多信徒,和科學、醫學也息息相關:窗戶雖然不能通風,但在室內卻很涼爽,甚至稍有寒意!這是盲窗的功勞,還可以防止陽光害了壁畫;至於醫學[4]更為進步,二百多年前,有人進貢多頭牛、羊及熊給宗喀巴,藏徒不殺生,於是待動物自然死亡後,將其內臟取出,全身浸泡於藏藥中,即能形成標本,保留至今。雖然說其他的宗教在科學和醫學方面有更大的成就,但在青藏高原如此資源短缺的地方,能有此番進步的技術,已經令我欽佩不已!

[3] 盲窗--塔爾寺的天然空調?
你一進塔爾寺的室內,會覺得在冷氣房中,非常的涼快。究其原因:第一,因為在室內,是外溫度36度,相對在室內就涼快;第二,塔爾寺的牆都蠻厚的,這樣就擋熱;第三,在牆上兩扇大盲窗之間是以鞭麻為建材來築牆,鞭麻是一種生長在山上的灌木,經人工處理後不易腐壞,以它做牆能通風能散熱,是塔爾寺成為冷氣房的主要功臣,但是在門口是不會看到「『鞭麻』開放中」的牌子喔!

[4] 藏人的醫學?
遠從2000年前,西藏就發展出自己的特殊醫學,也不能不提到兩位醫聖。第一位是赤松德贊時的宇妥.寧瑪丹貢布(或稱前宇妥)。第二位醫聖是公元1118年出現的宇妥.薩瑪元丹貢布(或稱後宇妥),是前宇妥的後裔。17世紀,達賴五世時期,攝政總理第斯.桑結嘉措,寫了《四部醫典》的註釋本,稱《四部醫典藍琉璃》,內分總則本集,是醫學總論;論述本集,講述人體解剖,生理病因、病理、飲食、起居、藥物、器械疾病的治療原則;秘訣本集、講述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與治療方法;後續本集,補充診脈、尿診、放血、艾灸和藥物炮製用法,講述了全部的臟醫藥學。

隨後我們抵達了小金瓦寺,大金瓦寺是更夠看,但如今政府撥款,正在大肆整修,謝絕參觀,實為可惜!小金瓦寺正前方,立根嘛呢金桿,在顯示此殿堂的用途,立一根的是殿堂,供俸佛像的;立二根的是佛學院,供喇嘛們學習經文,通常不開放予…(遊記缺漏),酥油融化了便有黏性,信徒和遊客可貼紙或錢幣上去,以表示「錢」誠。再進一道門,又是一處小院,前排牆邊六了一排嘛呢金筒,如果用手輕轉一圈,表示唸了一遍經文給佛祖聽,也和觀音菩薩結一次緣,真划算,多轉幾圈吧!

一腳跨過門檻,一股酸味迎面撲鼻而來,是酥油燈!二十斤牛油只提煉出一斤酥油,燃燒時無煙無塵,既能保護佛像、壁畫不被燻黑,也不造成空氣汙染,唯一苦了遊客的鼻子。此殿供俸的四大金剛被布包住,見不著廬山真面目,藏人認為佛像不能任人觀看的。馬小姐當場教了大家一套懶人牌長頭─頂足禮,只要雙手合十,碰頭、嘴和心,然後額頭在柵欄或供桌上輕碰一下,比五體投地簡單得多,大夥兒依樣畫葫蘆一番,便離開了。

接著,我們來到晨間喇嘛們誦經的殿堂,現在當然是人去殿空,坐墊圍著中心圍一圈,其餘空間放置著「千貢」,即是藏傳的七大供品─水水燈香花塔飯,並且各擺一千個。滿屋全點著蠟燭,燭光燦爛搖曳,很安詳靜謐,室內仍十分昏暗,佛像飾品都霧裡看花。佛龕上放著達喇班禪十三、十四世的遺像,以及地藏王菩薩高大的立像,最特別的是祂腳前的祭盤,我們從底盤中抓把五穀,由小塔上往下撒,便可求得五穀豐登,如果這麼靈驗,青海省還會是今天這樣嗎?宗教力量之潛力,可見一斑,信徒永遠相信神明,從不怪罪祂們,反而更加虔誠,也不在乎底盤中有些穀子早已讓人摸黑了。

有些寺院外的走廊會舖木板,信徒就在此磕長頭,這些木板得三年更換一次,因為信徒磕長頭這樣磨呀磨的,久而久之木板表面都起渣了,若再磨下去,恐怕出現個坑都不足為奇吧!難道藏人真的這麼虔誠也這麼閒,溺在殿中磕長頭?其實他們磕長頭有兩種意義:喇嘛磕長頭是為了績自己的功德,為了自己的修行;一般信徒只是為了還願,聽起來好像有點功利。
再沿著緣路往回走,路旁有些建築是白牆漆紅條,那是活佛的大宅院,塔爾寺自古保持著十四位活佛[5];漆全白的就只是一般喇嘛的住所,通常三、四個人住一間,藏人稱男出家人為喇嘛,女的圍覺姆(ㄇㄛ˙),喇嘛中也有漢、蒙或土族人。喇嘛終身不能成親,老時即無依無靠,塔爾寺為解決這個問題,在寺內設一所敬老院,看到它咱們一群台灣人倍感親切,因為它的門牌下方清清楚楚標明著「台灣人捐贈」的字樣,可見台灣的社會福利措施是無遠弗屆。

[5] 藏族「活佛」轉世?

「呼畢勒罕」是轉世的制度,轉世活佛,藏語叫「朱吉」。是在一個活佛死後,即在當年出生之兒童中尋找靈性和生前活佛相似的轉世靈童,然後依照特定的宗教儀式,對靈童剪髮取名、受戒加以確認,使其成為真正的活佛繼承人。其實這都只是宗教的藉口,實際上是她們希望藉著這些儀式尋找出一位資質聰明、能力又強的繼承人,活佛轉世也只是障眼法。換句話說,這樣的制度就是臟人在培養資優生,當然也有點像在考資優班的情形出現,許多人搶這個靈童的位置怎麼辦?清代後來就用「金瓶掣籤」來抽籤認定,真是古今相同。

巴士又磕著離開塔爾寺,對我而言,最受不了宗教的盲目信仰,加上最近傳私吞香油錢的事件,讓我對宗教更是百思不解。塔爾寺雖屬佛寺,卻不見一般寺廟般信徒一批又一波和香煙繚繞,它那分華麗莊嚴,更令人為之陶醉!它的傳說雖是荒誕不經,但使人內觀自省,就如塔爾寺內千古不變的紀律,奠定藏傳佛教千古不變的影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