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4, 2001

情絲理路:西安(九) 半坡遺址

* 情絲理路系列是在娘的指導下,由姊妹共筆,老姊撰寫主文,本人撰寫註釋 *

史前時代考古學提供並研究文字產生之前人類歷史的資料;換言之,史前人類歷史的全部資料,都是由考古學產生的。
-- 民國‧張光直


黃河流域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以彩陶文化、半坡文化、龍山文化由為著名,而其中又以距今六千多年前[1]的半坡文化最另類了,它是母系社會的型態,如今尚屬母系社會的民族文化寥寥無幾,臺灣九族中的阿美族與卑南族是如此,雲南瀘沽湖遺址也是被保存最完整的母系遺址,據說,他們沒有夫妻制,只有對偶婚,一女多夫,通常一對男女只要看對眼,天黑後南的從窗戶爬進女的家中,天亮之前爬出就互不相干,這樣也稱「走婚制」,當孩子出生,不能確定父親是誰,當然一切歸母親,母親的權力最大,所以這種社會不會有鶼鰈情深、白頭偕老的恩愛故事。

[1] 古物的鑑定法?

現在在考就生物年代通常用碳14法,但只能用在生物的古物,因每個生物體內都含有碳14,當生物死後碳14會開始衰變,平均每3350±30年會減少一半,所以現在只要測碳14僅存的含量就能知道已經幾年了,但適用範圍在五萬年以內。另外鑑定古文物的方法還有利用螢光照射、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可以用在油畫鑑定上,因不同的顏料材質對它們的反應不同,所以能測出畫是否為原作或是被掉包。還有根據出土地層年代判讀,是用在古物但不含生物的文物上,所以對不同性質的古物鑑定有不同的科學方法。

半坡遺址已改建半坡遺址博物館,奇怪的是館外牆頭上卻題「半坡遺趾」,題字人郭沫若解釋道:半坡人從蠻荒走向文明,是很艱苦的一段歷程,因此要題「趾」字,我聽了不禁莞爾,這分明是寫錯字還要自圓其說嘛!

遺址發現於1953年,經歷三年的時間,共挖掘出房屋遺址四十五座、圈欄二座、燒陶遺址六座、儲藏窖穴二百餘個、墓葬二百五十座、各種用品萬餘件。展區分成三部分:居住區、墓葬區和製陶區,半坡人的房屋有方有圓,多是半地穴式,門有兩道,第一道是用於防水,住宅內有木樑和草泥砌成的灶坑;居住區的最外圍有墓葬區和燒陶區,中心有一棟較大的房子,房子與房子間有小溝壕,是氏族的界線,外面則有大壕溝是護城河。史前人生活身無分文,除了各式各樣的陶器甕罐[2],一切都相當粗糙無華,房子建材源自黃土,只要能遮風避雨,冬暖夏涼,是不再需要雕梁畫棟了。

[2] 彩陶仿照葫蘆?

根據石璋如教授的研究,古時一些陶器的器型是採自葫蘆的部分形狀,能證明在做陶器時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在觀察自然世界後才有的靈感。

[2] 最早的陶製樂器?

在西安半坡村發現「陶塤」,又叫做陶哨,是我們發現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形狀獨特,音程、音色和音調都有獨特風格與節奏,我們稱古樂器有八類—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塤是土類的樂器。

不管是多麼古早的人類遺址,墓葬皆是被發現的主角之一,半坡遺址墓葬型式有仰臥直肢葬、俯身葬、二次葬、屈肢葬四種。仰臥直肢葬是最普遍的,至今仍然是主流,這樣的姿勢同於一般睡眠姿態,看起來舒服安詳,而死者頭一律朝西,可能和我們卑南文化中,死者的腳都朝向聖山─都蘭山一樣,具有宗教信仰方面的意義吧?此種葬法還有單人葬、二人葬、四人合葬,可能都是同氏家族。而俯身葬從我國的石器到殷周都有發現,頭則向北,身邊沒有放置任何陪葬品,日本北海道的蝦夷人對病故者都採俯身葬,西伯利亞楚克契族對離奇死亡的採俯身葬,我想半坡人除了有可能亦是如此,此外我認為也有可能是惡貫滿盈的大壞蛋,屍體朝下使他永無翻身的機會。

二次葬是指人死後,先暫時埋入土中或曝露於地面,屍身腐朽後才第二次正式埋葬,會有如此儀式,恐怕這死者生前也是惡行罄竹難書、攫髮難數,死後故意不讓他的靈魂得到安息,折磨一番才入土,也有可能死者本來已經病入膏肓或發生意外,死後陳屍已久才被發現,然後才下葬,二次葬在半坡遺址中發現量雖戔戔可數,但在其他同樣是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卻屢見不鮮。

屈肢葬我曾在科博館特展良渚文化中看過,依骨架看來死者蜷曲在一起,有人認為其意義是人死後躺在地母腹內,應和躺在母親腹內一樣的姿勢,但六千年前別說超音波,連醫療方面都只是一些巫術,怎麼可能會知道胎兒在母親腹中是甚麼樣子呢?也有另一種看法,將死者綑綁以免靈魂危害人間,總而言之,到底為什麼?有待追究討論。

現在常聽說「嬰靈」、「嬰靈廟」的,是母親將尚在腹中的胎兒打掉,但又心虧而為其魂魄求平安,如此荼毒生靈又怕報復,為自己的狠心超渡,在臺灣盈千累萬,但半坡人嬰孩兒童死亡率高,能平安長大真的要天時地利人和,小孩死後父母痛心疾首,將屍體裝入甕中就在屋旁掩埋,一是說父母對這孩子疼愛有加,不捨他遠離自己,另外是孩子天真無邪,魂魄不回對生靈有害,讓他們與人一起生活,可以一起使用任何物品,因此甕罐中是沒有陪葬品的。甕罐頂部開了一個洞,用陶片蓋住,讓嬰靈可以恣意進出,但家家戶戶門口都家有欄杆,嬰靈可以天地任逍遙,就是不能闖入家門。

關於彩陶在陝西博物館已略知一二,只是這裡更有一件名品─尖底瓶,一種瓶口小,瓶底為尖錐狀的設計,在河裡盛水時,水到達一定的程度就會自然翻轉,漂浮在河面上,而平常只要往地上一插,就能固定瓶身,不過尖底瓶在現在是不會被重用,瓶底往水泥或柏油地面一插,不但瓶破了,水也流光了。

半坡文化,出土有一百七十座成人墓,七十六座小孩墓,族群還算不小,但為何落沒,人去樓空?或許一場瘟疫,一場天災,也或許人們用盡這裡的一切資源,狡兔三窟,轉移陣地,到別處再謀生存?展場始終繚繞著塤的古老樂聲,恍若回到從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