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空高塵不飛,新秋塞上草猶肥。石榴紅綻葡萄紫,博望遙馳宛馬歸。
開啟絲綢之路最早在西漢,因此起點在長安,及今天的西安,所以,我們的絲路之旅會從西安啟程,到「絲路起點雕像群」去徘徊一下,作為暖身活動。
整座雕像大概分成三組,為沒有任何簡介,我只能自己揣摩。第一組有健壯的駱駝三匹,旁邊有一小動物,是豹是狗也不清楚,應該是在保護、看守的「牧駱駝」吧!前方有一個人牽著駱駝,而另外兩位坐在駱駝的背上,前者轉頭遙望,一付依依不捨、欲留又止的矛盾表情,後者在顧盼之間,氣宇不凡,彷彿是身負重任,下定決心完成使命,絕不調頭。因此,我猜這位後者就是絲路的企畫師--張騫,而前方這心亂如麻,猛回頭看漸行漸遠的長安城的應該是張騫的忠僕甘父了。其實,甘父的憂慮並不是膽小吧!畢竟此行要到西域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是前途茫茫。十二年的歲月流逝,好不容易到了大月氏卻被遭拒絕,他只好回頭,途中又被匈奴捉了,也又耗了一年的時間才返抵國門,一趟十三年,雖然不能達成任務,卻為中國人探尋出一個新大陸,後人稱為「鑿空[1] 」。
[1] 鑿空是什麼?
鑿空是指張騫替漢朝找到一個新的空間,因為漢朝之前並不知道西域的狀況,更別說會利用那邊的任何東西,張騫雖然出使的原始目的沒有達成,但引起漢朝經營西域的動機,也從此造成中西文化交流,貢獻很大,他的行為就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
第二組也有三隻駱駝,背上滿載行李、貨物,沒有人乘坐。這些大包小包中一定有中國的漆器、書卷、圖畫,更有大批的刺繡絲綢。當年絲綢發源地就在長安,人稱「秦繡」,是最早的絲織品,其繡法有絨繡、平繡、納紗繡等多種,尤其羅繡可以因針法變化而產生線色變化,每種都各具特色,更吸引了不少西方人的眼光。
最後一組人物可是太有風格了,頭一位頭披大巾,下巴是大把鬍子,身體微後傾的坐在馬上,好像是被流放到北方的蘇武,但是時間不合阿!第二位也綁頭巾,丹鳳眼、長鬍子,誰都覺得像關羽,但即使是當時職業病猖獗,關羽也需要休閒娛樂,也不太可能這麼有閒像我們一樣,騎著赤兔馬來趟絲路之旅,那也太天真愜意了!我認為這位應該是東漢的西域大使--班超,因為他與隨從騎著快馬,不時回頭要隨從快點,為的是追趕前方的張騫,以繼承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重責大任。
論是張騫或班超,開啟了絲路之鑰,深深影響著兩千多年得中國人,在經濟文化上是影響深遠。經濟上,張騫攜回了石榴、葡萄和胡瓜......,文化上,像唐代,大量的西域文化進入中國,胡食、胡舞、胡樂,融合到傳統的中國音樂、舞蹈、服裝,甚至技藝,表現出一種多元色彩兼容並蓄的文化。
絲路並非獨生子,進入新疆後就變成三兄弟,崑崙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緣此條稱為「南道」,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此條稱為「中道」,而天山北麓則稱為「北道」。漢朝至晉朝間以南道最盛,東晉改為中、北道為主角,不過道和道之間有些許小路相通,因此三道可以互通有無,沒有藩籬。
而後來也陸陸續續出現其他的絲路,如第四條絲路又稱為「麝香絲綢之路[2]」、海上絲路又稱「香料之路」,甚至有日人認為絲路也北通日本的奈良,其實只要能有出土的絲綢就可以證明絲路的存在與否,一般在新疆省出土的保存較完整,例如我們參觀的阿斯塔納古墓群,就曾發現為數可觀的絲綢織品。
[2] 為何稱「麝香之路」?
麝是一種動物的名稱,屬哺乳綱偶蹄目,樣子像鹿但比較小,沒有掌角。雄麝的犬齒外露,其腹部陰囊有香腺,分泌物即稱麝香。青海與西藏都產麝香,古時就有從長安通往西藏再往西行的道路,除了載販絲綢,也做麝香的交易。
至於我們所走的絲路行程:從西安啟程,經蘭州前往西寧,此段即是麝香之路的前段,折回蘭州路過河西四郡,在嘉峪關和敦煌停留,而入吐魯番到烏魯木齊的就是北道,只是以前人騎駱駝或馬千里跋涉,我們是坐「中國絲路快車」,不但不費力,也不會迷路。火車上應有盡有,餐車裡不缺酒,餐餐至少十道菜,娛樂車不缺鋼琴、不缺麻將桌,更不缺卡拉OK,臥室不缺熱開水,不缺大窗戶欣賞美好山河,每每上車就有四片西瓜伺候,撐出一個西瓜肚。就是夜晚睡覺有如921大地震重現,睡上舖的我是搖搖「欲墜」,那種感覺是既愛又怕受傷害,但第二晚後我都能一覺到天亮,精神煥發。
我想「絲路」二字如今已是「交通」的意思,像現在遍布全球的航線與網際網路,都能稱之為「空中絲路」、「電子絲路」,只要那分溝通了人類彼此之間的精神存在,張騫和班超所起的絲路依然會屹立不搖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