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2, 2006

單車環島(七):瑞穗-台東

天亮後的瑞穗總算出現幾個人影了,昨晚除了三條吠街的狗外只剩餐廳裡有看到人,我還以為瑞穗是個觀光勝地,大家都想來秀姑巒溪泛舟,難道不是?說到泛舟算是我心中的小痛,從國中起就跟媽媽說我要來秀姑巒溪泛舟,但這麼多年來路過瑞穗好幾回也沒碰過秀姑巒溪的一滴水,日子就讓他一天天過去,千江流水千江月啊!

玉里

北埔老闆娘說過的,進入玉里前有一段山路,昨日我們沒嚐到,今日還是得面對,離開旅社沒多久大腿明顯感受到路面在爬升、在曲折,單車環島絕對避不了要爬山的命運,這種時候為了紓解心中的無奈,可以望向左邊那兩千公尺的海岸山脈,它會讓我們慶幸自己只需登高幾百公尺而已,如果這樣還無法讓人釋懷的話,那就再瞧瞧另一邊,三千公尺高的中央山脈已經埋沒在雲煙霧海裡了,我想起臥虎藏龍裡玉嬌龍的詞:「我看不到天地的邊,不知自己該往哪裡去」,當在大自然的胸懷中感覺到自己很渺小的時候,也感覺到自己的無知與無力,那就順著眼前的小爬坡繼續騎下去吧!

天空積雲厚實,把上天給我們的電風扇給緊緊鎖住,氣溫雖然不熱,但悶濕的空氣像被放在真空瓶裡讓人喘不過氣,全身的汗腺更像水份唯一出口般拼命吐水,我天生是個不太會流汗的體質,以前曾在太陽底下站一個小時也沒濕了背脊,而今天卻成了汗水的落湯雞,斗大的汗珠從額頭、從脊梁、從手臂、從大腿冒了出來,流過每一寸肌膚後隨地心引力往下滴,我「滴汗」的情況還真希罕,那早上辛苦抹得防曬不都白抹了嗎?

在快進玉里鎮的山腰上立了根弧形向天的白色塔柱,上頭寫著「北迴歸線標」,我們進入熱帶氣候區了。過了以茶聞名的舞鶴後開始下坡,我們脫離花東縱谷的第一段山區,但地勢仍舊起伏,加上此帶大河小溪條條流過,升升降降的橋段也不容易騎,一分那與氣喘神似的毛病又犯了,我於是改騎隊伍的最後頭充當一分的節奏器,「一二一二一二!加油!一起踩....」,像趕羊一樣催著她過了好幾的起落,而腿力好的一輪和車子好的馬尼已經在前頭飆得不見人影,幸好縱谷裡就只有台9線這麼大條。



富里

玉里鎮緊接著富里鄉,富里鄉以米享譽全國,也享譽世界,2004年富里米成功打進日本米食市場,帶動台灣米外銷趨勢,推動者是包括台大生工系張文亮教授在內的一個學者團,我也是在課堂上聽張文亮教授親口說的才知道整件事情的經過,日本米食文化悠久,而且極著重米的品質,像要作壽司的米不只要香Q有嚼勁,更要夠黏質,日本向來喜歡食用自產米,國外的米要進去需要通過一百多項食品衛生安全檢驗,非常不容易;學者跑遍台灣大江南北後挑中富里米的品質,並以「無汞」做為對日本的最大宣傳,因為日本天成地質關係土壤含汞量高,種植出來的米吃多了會得「痛痛病」,但富里米沒有這缺點,於是在通過各項嚴格檢驗後成功闖過那狹窄的市場大門,也以此在國際上打響了名號。
 
在花東,有比富里米喊聲大的池上米,也有比富里米低調的玉里米,2003年花東米質比賽中玉里米擊敗群雄爭得鰲頭,但卻沒有獲得更大的行銷商機,於是鎮公所後來以花東冠軍米的「璞石米」重新包裝對外廣告,希望能為玉里搶得米鄉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原來,平常我們不在意的碗中米,卻在此地上演五虎七雄的春秋戰國,真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濕氣漸重,天色愈陰,我們騎到富里南端時又遇山區,遠見山頭已煙沒在雲雨中,近看馬路就直往那山裡去,此刻我們是明知雨山難,便向雨山行。



池上

富里一過是池上鄉,我們離開花蓮進入台東,而雨也在此驟降,我們評估了雨勢決定不與理會,天上的積雲真正烏黑的只有那麼小塊,我們往前猛騎想奔出那籠罩的範圍,Rain and Tear這首老歌的旋律在我心中響起,現在可是Rain and Sweat分不清楚囉!

沒多久我們衝出了天雲的灌溉,池上街區也在不遠處,今日中繼站正是要來享用道地的悟饕池上飯包。去年行程有在池上的玉蟾園逗留一天,騎單車把大坡池和接區繞了一圈,「池」正是大坡池,被定為大坡池風景特定區,我記得去年整隻右腳踩進大坡池裡弄得好不狼狽;池上景點多與環圳有關,畢竟米鄉必以灌溉為重,那浮圳、水車合力將清流貫串池上,也串起了整片稻米王國。悟饕池上飯包博物館位在台9線附近,二樓展示池上飯包的由來與米質介紹,一樓則是大餐廳專賣池上飯包,一旁還有賣花東地區的特色農產品;我們買了飯包和釋迦冰,大快朵頤。


關山

接下來的路程對我而言充滿了回憶,關山鄉、鹿野鄉,雖然此趟一路上我都在勾起記憶中的點滴,但現在就屬這段帶給過我最多的驚奇。關山鄉的自行車道是很多人到台東的重點站,也是我真正開始把單車當成興趣的起發站,以前腳踏車對我而言,是個上下學的代步機而已,而兩年前聽人推薦到關山一遊,用火車站80元租的破車騎完全程12公里的自行車道,兩轉飛輪旋起心中對單車的新領悟,它可以是一般的代步機,也可以是一種有氧運動,更可以是走得長長遠遠的興趣,無論是年齡或距離。

鹿野

八年前,家裡第二次火車環島來到鹿野鄉,進住才剛剛開幕的紫禧山莊,當時還未迷上建築的我也愛上紫禧那仿中國宮殿的屋子,我不知道那屋頂叫攢尖式、也不道另一棟的叫懸山式,但覺得那樣子就是我心中理想的住屋樣子,時至今日我仍舊喜歡中國式的亭園樓臺、飛簷山牆,遠盛於西方的巴洛克與哥德。我還記得,那快乾涸的夏日鹿野溪邊,三個孩子各自敲敲打打給自己做了把石茅,想像那石器時代的野性。
  
卑南

鹿野鄉一過進入卑南鄉,開始面臨山路的挑戰,這坡勢可以說是迷你版的蘇花公路,陡峭程度可見一般,剛好早上在池上沒淋夠的雨水再度降臨,我們第一次拿出藏在包底的雨袋將馬鞍袋、後座袋都給包上了,現在四輛車的顏色像極了「黃包車」,至於人呢?一點點小雨何需大驚小怪,挺起胸膛冒著雨往前行吧!
 
卑南文化公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地方,也是學校畢業旅行愛去的地方,卑南文化與現今的卑南族並無血緣關係,後者是來自南太平洋諸島的血統,卑南公園裡保留部份的考古現場,呈現卑南人的墓葬文化,石板棺、陶甕陪葬品、驅隻葬等,而人的頭一律朝向北邊的都蘭山,那是他們的聖山。我經過卑南鄉時想起曾經在那卑南公園大草原上的奔跑、呼叫、高唱,但其實公園在台東市境內。

台東

過了山的高點又開始享受滑行的快感,一路飆進台東市,我這回大膽的少做煞車控制,飆出此趟旅程最高時速38.7公里,加上因為輪圈設定太小,實際40公里應該跑不掉,可以跟機車同速了!

終點站台東市,馬尼的同學是今天招待我們的地主,與她相約在史前博物館。印象中的史前博物館地處荒涼,我們也的確花了進半個小時,才在野狗比人多的路徑中找到目的地,雨勢也在此時變強,我們被困在博物館的屋簷下,心疼得看著四輛雨中的黃包車。


台東市的住宿出了些意想不到的差曲,雖然馬尼承擔了所有歉意,但我們還是樂得住進免費又豪華的高級東美民宿。地主帶我們去台東海邊的一家餐廳,又是頓價錢不匪的晚餐,就算是又一次的慶功宴,因為今日是出發七日來第一次里程數破百,達到107公里。

碧麗斯颱風警報

媽媽來電,碧麗斯颱風已經從東南方接近台灣,陸海警報可能一兩天內發出,身在台東的我們首當其衝,狂風暴雨躲不了;又聽說南迴公路壽山卡一帶在前不久的颱風影響下坍方,雖已搶修但應該還是不適合單車的路況,順道一提壽山卡是南迴公路的最高點,而南迴是環島途中次於蘇花的第二項挑戰。四人討論許久,就消息、路況、車況等因素取得了共識:放棄原定的墾丁行程,明早託車及坐火車至枋寮,先離開東部再說,免得成了「迎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