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河西地,女郎十八梳高髻。茜根染衣光如霞,卻召瞿縣作夫婿。
紫駝載錦涼州西,換得黃金鑄馬蹄。沙羊冰脂蜜脾白,個中飲酒聲澌澌。
--元‧馬祖常《河西歌效喜吉》
我們在白塔山山腳下停車,準備登高望遠。蘭州這部車的門開在左邊,每個人下車都得左顧右盼,怕有著一輛車熱情地湧向自己,那後果恐會不堪設想!大家站在山腳仰天長嘆:「要爬那麼高啊?」趙小姐拼命地解釋:「二十分鐘而已啦!」還猛擠笑,挺尷尬的。
白塔山的身世背景究竟是什麼?在元代之前,有一個花教喇嘛想前往蒙古見成吉思汗,但年老力衰,精疲力竭,在今日白塔山附近一帶病逝,未能圓願;而忽必烈打下大元江山後,為紀念此位喇嘛,就建一座塔,即是白塔的前身。年久失修,舊的塔塌了,明景帝年間重建為白塔。
白塔高17公尺,是座實心磚塔,不像西安的大雁塔可以登高而臨下;七級八面,七級浮圖代表佛教涅槃的十三個步驟,八面表示八面玲瓏;白塔的塔基屬印度風格的,而塔身卻是漢式的,形式上可說是密檐式、喇嘛式結合;「上著綠頂,下飾圓基」塔身用白色玉漿所塗上,遠處看來好似是用白玉砌成的;在每一層每一角都懸掛著一串風鈴,又名「鐵馬鈴」,若一陣風吹來,搖響了鈴聲,就彷彿是那位壯志未酬身先死的喇嘛誦經,超渡亡魂,但實際上的用途並非如此,因為在塔身牆上,鑿了幾個小窟,能擺設一尊尊身著彩衣的佛陀,但天空中飛的小鳥卻常常找這群小佛磨嘴,小佛不是體無完「泥」,就是成了殘障同胞,甚至給剃了一個不能再平的平頭,傷兵殘降的情況層出不窮,只好讓風鈴兼差警鈴,來嚇走鳥兒們,不過今非昔比,佛像保全了身軀,但顏色仍隨時間流逝了。
在進入了入口大門不久,就能看見一幅壁畫,長不到三十公尺,寬不過四公尺,卻畫著一條絲綢之路:最右邊是西安的大雁塔,絲路起點的代表建築,接著是麥積山[1],有著一座像麥垛的山頭,接著就以一座水車[2]代表蘭州,然後西寧的塔爾寺,塔爾寺上方是五泉山的牌坊,再過來是劉家峽水庫[3]中著名的炳靈寺石窟大佛,左上方是嘉裕關「天下雄關」的關城,城下是大漠茫茫的鳴沙山,駱駝隊在風沙中背著貨物,慢步前行,走向最左邊新疆喀什的愛提朵爾清真寺,中國最大的清真寺。漫長的絲路,在這一幅壁畫中全程呈現,我們只需跨幾步,或者用相機按一下快門,一百二十五分之一分鐘的時間,就能將張騫走了十三年、玄奘跋涉了十七年的路途走完了,不知要說交通太發達,還是科技太進步了?
[1] 麥積山?
我第一次聽到麥積山,覺得山名有點可笑,好似用積木堆起來的山,其實麥積山得名是因為它的形狀像堆積起來的麥垛,位於蘭州南方天水的地方。麥積山也是著名佛窟之一,以雕塑為主,有北魏、西魏、北周和宋朝的作品。他曾經受過地震的破壞,被分成東西兩半,山勢險峻,棧道重疊,但愈是危險就愈讓我想一探究竟,看看我心中「積木」的原樣。
[2] 水車的種類?
水車是早期重要的灌溉工具,可分成龍骨踏車和水輪兩種:龍骨踏車在幾十年前的鄉下處處可見,又稱「翻車」,是槽魏時馬均發明的,人只要在車上踏動柺木,龍骨板就能括水上岸;水輪是一種靠水力引水的非人力水車,形狀有大有小,一般是有42個半銅管或竹管,藉著水力的推動,把低處水引到高處灌溉。
[3] 甘肅劉家峽水電站
黃河的上游幹流多呈峽谷和寬谷相間的河槽,從龍羊峽(青海省)到青銅峽(寧夏省)間有二十個峽谷,地形是口小肚大,可以造大壩,劉家峽就在這段河流中各大壩的中心,接近黃河上游的水電基地,大壩高達147米,總發電量122.5萬千瓦,是大陸境內最大的水電站,是西北部的動力基礎。
真的爬了二十分,我們到達香火鼎盛的法雨寺,白塔呢?再二十分鐘上去,還虧我們對白塔已經瞭若指掌了。法爾寺以尼姑為主,很多老太太、婦女帶著孩子來這裡上香,應該是來請求家庭幸福美滿,子孫健康滿堂,煙霧迷漫當中,我們不得不慚愧了,這些信徒每天花四十多分鐘上下白塔山,沒有一丁點疲憊之情,我們只是走兩趟,就氣喘如牛,真不愧是城市中的「溫室花朵」啊!
循著古色古香的迴廊下山,一棟青磚牆攢尖頂的典雅建築是賣場,屋簷斗拱堆疊起的牌樓下是麻將場,行軍床式的座椅,吸引我去歇腳,告別真不捨,事實是離山頂那座矗立百年的白塔漸漸遙遠,即使車子已經駛到黃河對岸了,仍能見到它如針一樣插在繡包上。它,是份遺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